走进初夏的八公山镇,青山叠翠,碧水潺潺,农家庭院错落有致,村道小巷整洁如新。近年来,八公山镇党委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三抓三促”工作法推动环境治理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党建引领聚合力,长效机制固根基。八公山镇党委将人居环境整治列为“一把手工程”,建立班子成员包村督导、党员干部带头示范、群众广泛参与的联动机制。通过“月度评比+季度观摩”压实责任,组织村民代表实地考察整治成效,以“红脸出汗”的态度倒逼问题整改。党员干部率先清理房前屋后杂物,带动群众自发参与环境提升,累计创建“美丽庭院”“文明巷道”等示范点位,形成“支部带动党员、党员带动群众”的生动局面。同步推进河道清淤、污水纳管等工程,昔日杂草丛生的沟渠变身景观水系,黑臭水体彻底消除,村庄“颜值”与“气质”同步提升。
因地制宜塑特色,产村融合添动能。八公山镇立足“景区、城区、沉陷区”的三大片区现实情况,打出“一村一策”组合拳。景区周边村落聚焦农旅融合促发展,妙山村借力景区优势发展精品民宿集群,获评省级美丽宜居村庄;城郊村庄盘活闲置土地,发展豆腐产业、观光农业、亲子研学等业态,让“沉睡资源”变成“活力引擎”;沉陷区村庄通过复垦土地发展苗圃经济,利用治理后的水域开发生态养殖,实现“废地生金”。如今,该镇各村特色产业多点开花,豆制品加工、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渐成规模,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生态价值转化路径越拓越宽。
多元共治添活力,文明新风扑面来。环境整治“三分建、七分管”。八公山镇推行“村集体+物业公司”管护模式,引入专业团队负责垃圾清运、绿化养护,10个村实现环卫一体化全覆盖。通过“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设环保课堂,引导村民养成垃圾分类、节约资源的好习惯。曾经的乱堆乱放区变成小花园、小菜园,废弃陶罐改造为乡土景观,既留住了乡愁记忆,又增添了田园趣味。如今乱堆乱放少了,小菜园、小花园多了;攀比浪费少了,文明乡风浓了,村庄由“一时美”迈向“持久美”。
漫步今日八公山镇,看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更寻得见发展机遇。这场生态与发展的“双向奔赴”,正悄然书写着乡村振兴的鲜活篇章。
(记者 何婷婷 通讯员 蔡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