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讲述二十四节气故事征文(第二季) > 二十四节气:古人智慧的结晶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二十四节气:古人智慧的结晶
【字体: 】 发布时间:2025/3/24 9:26:3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在岁月的长河中,二十四节气宛如璀璨的明珠,镶嵌于华夏文明的浩瀚星空,它们如同神秘的密码,解锁着大自然与人类生活的紧密关联,承载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无尽的智慧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追溯其源,那是远古时期,人们出于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与探索,开始了对日月星辰、寒暑冷暖的细致观察。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广袤的土地上辛勤耕耘,用敏锐的双眼捕捉着每一处细微的变化。春日里,当第一缕微风轻轻拂过冰冻的土地,带来一丝不易察觉的暖意,他们便知晓,这是春天的脚步悄然临近。于是,立春之名应运而生,开启了四季的轮回之旅。

惊蛰时分,一声声春雷乍响,打破了冬日的寂静,仿佛是大自然在呼唤沉睡的生灵。那蛰伏于地下的小虫,被这震天的雷鸣惊醒,纷纷苏醒过来,这便是惊蛰的由来。而清明,恰如其名,此时天气清新明朗,草木繁茂,万物复苏,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人们纷纷前往祖先的墓地,祭扫追思,寄托着对先人的哀思与怀念。

随着时光的流转,夏日来临。小满之际,麦穗渐满,却尚未成熟,那微微低垂的麦头,好似在诉说着丰收的期待。芒种紧跟其后,此时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人们忙着收割麦子,播种稻谷,田野间一片繁忙景象。夏至则如一位威严的君王,宣告着一年中白昼最长的时刻已然到来,阳光炽热,万物蓬勃生长。

秋意渐浓,处暑的凉风带来了丝丝清爽,暑气渐消,人们感受到了秋高气爽的惬意。白露降临,夜晚的草木上凝结起晶莹的露珠,犹如一颗颗璀璨的珍珠,预示着天气逐渐转凉。秋分将昼夜再次平分,仿佛在提醒着人们,秋天已悄然走过一半。寒露过后,寒意更甚,霜降也随之而来,大地被一层薄薄的白霜所覆盖,宛如披上了一件银装素裹的外衣。

冬季的寒冷无法阻挡古人探索的脚步。立冬伊始,万物收藏,人们开始为抵御寒冬做准备。小雪时节,雪花初飘,大地渐渐染上了白色。大雪纷飞,银装素裹的世界静谧而美丽。冬至这一天,白昼最短,黑夜最长,人们围坐在温暖的火炉旁,品尝着热气腾腾的饺子,感受着家的温暖。随后的小寒、大寒,更是将冬天的寒冷演绎到了极致。

二十四节气,不仅仅是简单的时间划分,还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们指导着农业生产,让人们在不同的时节进行适宜的劳作,不误农时,确保了庄稼的丰收。同时,它们也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习俗,成为了节日庆典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对亲人的思念、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现代社会,二十四节气依然熠熠生辉。它们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不忘大自然的律动,传承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每一个节气,都是一首古老的歌谣,传唱着岁月的故事;每一场节气的轮回,都是一次生命的洗礼,让我们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时光。二十四节气,以其独特的魅力,永远闪耀在历史的天空,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郑显发)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张斌)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