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讲述二十四节气故事征文(第二季) > 东风吹来淮河春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东风吹来淮河春
【字体: 】 发布时间:2025/2/24 9:45:28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立春是春季的第一个节气,《历书》载:“大寒后十五日,斗指东北,维为立春。时春气始至,四时之卒始,故名立春也。”古代,周天子及汉代皇帝都在立春日,亲率大臣到东郊迎接春气,祭祀勾芒。勾芒,为古代木神(或春神)。《淮南子·天文训》记载:“东方,木也,其帝太皞,其佐句芒,执规而治春。”立春是春季的开端,立春之际,草木萌动,孕育并润泽万物。

立春如立人生,乙巳蛇年的立春不同往年,今年立春双喜临门——既是双春年又逢“春打五九尾。”民间有春打五九尾,喝油像喝水;春打五九尾,吃穿不用愁等说法,认为在五九的最后一天立春,是一个好兆头,农民种植的农作物会迎来大丰收。

立春时节,淮河儿女如同全国人民一样,欢欣鼓舞,热闹非凡地庆祝春天的到来,贴春联贴福字贴年画,还要祭神祭祖逛庙会舞龙舞狮子,真可谓是春天的盛大节日。

立春时节,淮河两岸美不胜收。带着暖意的东风吹来,大地解冻,万物借着东风生发,为生机勃勃的天地增添无限活力。入冬以后蛰伏于洞内的各类虫蚁被东风吹醒,生机盎然的时节至此开始。河塘小溪中的碎冰逐渐融化,大小鱼类浮上水面,还没融尽的碎冰,像是被鱼背着,在水面流动,煞是养眼。

立春时节,淮河儿女先送春盘。立春之日,家家户户家庭主妇将生菜、春饼等放于盘中,友好而亲切地馈赠亲朋好友。据传,春盘源自汉魏的“五辛盘”,即在盘中盛上五种带有辛辣味的蔬菜,作为凉菜食用。明代李时珍解释说:“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立春食春盘,是顺应节气的饮食习俗。诗圣杜甫也作诗说,每当立春,高门大户把青丝韭黄盛在白玉盘里,经纤手互相馈送,以尽节日之兴。

立春时节,淮河儿女必舞春旗。立春时,有些人家在庭院或窗前立起竹竿,挂起长条形五彩旗帜,或以春天动植物之形之象以装饰,装饰或花或燕也有柳或凤等。村中大闺女小媳妇在立春日,以五彩的丝帛,剪成春花春燕春柳春凤春蝶等,也有心灵手巧者剪成式样美观的花朵,其形大如掌小如钱插戴头上。除女性佩戴春幡之外,小儿也戴春幡于手臂,男左女右,作为立春的标志,以庆贺春天回归家乡土地。宋代诗人辛弃疾有一首《汉宫春·立春日》的词说:“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描述了人们戴春幡迎春的美好景象。

立春时节,淮河儿女要打春牛。立春时节“打春牛”,又称鞭春。“春牛”,用桑木做骨架,冬至节后辰日取土塑成。立春前一日,人们先家坛奉祀,然后用彩鞭鞭打,把“春牛”赶回家来,再设酒果供奉。男女老少牵“牛”扶“犁”,唱栽秧歌祈求丰年。淮河戏台上有“打春牛”的戏剧表演,一人系犁,一人掌犁,边耕边舞,表演也游于乡间,男女老少追着撵着观看,气氛热烈,甚是热闹。鞭春游戏表达了淮河劳动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向往和追求。

立春时节淮河儿女常吃春饼。立春亦称“打春”“咬春”或“报春”,是春季复苏的开始。在传统的民俗中,春饼无疑就是春天的象征,拿起春饼,送入口中,好似一口咬住了春,好像春来到身边。从此以后,皆是新的开始,是新的希望,是新的未来。经过酷寒的严冬,淮河儿女对春天怀着无限向往。吃下春饼,一口咬住春天,期盼在新的一年里防病去灾,风调雨顺,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立春,一年之首。俗话说得好:“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淮河儿女越过料峭的寒冬,东风唤来淮河春归,春暖花开,万物舒身,抽枝发芽的不止花草树木,还有新的愿景与希望。

(刘文勇)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