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动高质量发展 > 新春请到寿州来 过个地道中国年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新春请到寿州来 过个地道中国年
【字体: 】 发布时间:2024/12/24 14:26:55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蛇年新春,寿州古城将围绕“寿文化”和“楚文化”两大主题,打造“一节两礼”“七大主题”活动——新春请到寿州来 过个地道中国年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回家过年”是中国人最浓的乡愁。尤其是,不久前中国春节申遗成功,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让人们无比期待精彩纷呈的2025年乙巳蛇年春节。

新春来寿州,尽享文化味。2025蛇年春节期间,寿州古城将围绕“寿文化”和“楚文化”两大主题,发挥自身独特的“中华楚文化沉淀地”“全国唯一以‘寿’命名古城”两大优势,从腊八节到元宵节,打造36天超长“待机”震撼文旅盛宴。通过“一节两礼”,即非遗民俗文化节、迎春礼、迎宾礼;“七大主题”活动,即古城新年历史秀、蛇年灯会、国粹踩街大巡游、水上火龙铁花秀、老剧团新年戏曲专场演出、蛇年戏曲电音狂欢夜、城墙光影秀等,打造一个“非遗传承 国粹之美”的经典春节假期。

2025年春节,寿州古城诚邀全国各地游客,来寿州这座历史与现代、美景与美食交织的古城,寻年俗、赏非遗、尝美味、购年货,过一个来了“不一样”、回去“忘不掉”的新春。

全国唯一以“寿”命名的古城,让历史文化“嗨”起来。寿州古城是全国唯一以“寿”命名的古城。2025年春节,在全国唯一保存完整的宋代古城墙上,将推出寿州古城迎春礼暨蛇年祝寿拜年大会以及寿州古城迎宾礼,一个个鲜活的历史名人:楚考烈王、春申君、芈月、廉颇、屈原、宋玉……将悉数亮相,以隆重礼仪向游客讲述寿州古城非一般的峥嵘岁月。值得期待的是,在寿州古城宾阳门内留存有石刻成语故事“人心不足蛇吞相”,而这条充满传奇色彩的“灵蛇”则会变身超级礼官,在蛇年与游客尽情狂欢。在报恩寺街区,游客不仅能体验寿州古城独特的报恩文化外,还可变身汉服穿越者,邂逅“春申君”等楚国名流。古城靖淮门外的淝水、八公山,是“淝水之战”发生地。今年春节期间,在寿州古城靖淮门瓮城内,将推出大型历史秀《淝水之战》,再现这段“弱可胜强之战役典范”。

二十四节气、豆腐发祥地,让非遗文化“火”起来。寿县是世界非遗“二十四节气”发祥地,也是中国非遗“豆腐”发祥地。作为中国非遗文化的集大成之地,这个春节,“科技与文化”震撼融合的二十四节气馆正式开馆,与古城外的全国唯一的楚文化博物馆交相辉映。让游客突破传统博物馆的参观形式,近距离感知世界非遗——二十四节气。非遗民俗文化节里,国粹踩街大巡游包罗万象,是寿县各种非遗民俗文化表演的大狂欢;寿州古城总兵署,集合了寿县石锁、大洪拳等武术类非遗表演;水上火龙铁花秀,在千年护城河上再现非遗铁花的璀璨夺目;老剧团新年戏曲专场演出与蛇年戏曲电音狂欢夜,将非遗与国粹融合,传承与时尚兼顾。同时,遍布于寿州古城内的非遗美食——豆腐宴、大救驾等,让游客大快非遗之朵颐;西大街上的非遗市集,寿州窑、紫金砚、剪纸、书法等琳琅满目,尽显一座古城的新活力。

从龙年到蛇年,让中国年“燃”起来。“2024年,寿州古城打造了‘寿州古城中国年’节庆品牌,大年三十至初七,累计入境人数达到478万人次。2025年,当春节从7天假期升级至8天假期,寿州古城将再次成为欢乐的海洋。回到楚文化的故乡,春申君的下午茶,给您安排!回到豆腐的故乡,豆腐宴、淮南王豆乳奶茶,给您安排!回到淝水之战的古战场,历史秀《淝水之战》,给您安排!回到成语的故乡,《人心不足蛇吞相》,给您安排!到寿州古城,过地道中国年!”寿州控股集团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寿州古城将精心备好蛇年新春文旅大餐,热切期盼天南地北的寿县人“回乡过大年”,诚挚邀请全国各地朋友们春节期间打卡寿州古城感受“年味”文化魅力。

(记者 朱庆磊)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