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淮楚文化 > 淮楚文化,要从公元前680年开始说起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淮楚文化,要从公元前680年开始说起
【字体: 】 发布时间:2024/5/30 10:13:21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淮楚文化,最早从什么时候说起呢?安徽大学文学院教授陈广忠告诉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研究淮楚文化,要从楚文王十年(公元前680年),楚国开始进入淮河流域说起。

陈广忠教授介绍说,楚国是兴起于今湖北西部荆山一带的古老部落,当初楚人的祖先鬻熊,曾是周文王的老师。他的孙子熊绎同齐、鲁、晋、卫等国的先祖们, 一起受封于周成王。因为他的部族属于蛮夷,只封了个子爵,所统辖的地域,方圆也不过百里。熊绎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到了楚平王十年(前519),楚国竞发展成方圆数千里的大国,楚国的面积几乎是几十倍地扩大。楚国先后并吞了江、汉流域的许多小国之后,便没有了后顾之忧,接着就把军事活动的中心向东转向了淮河流域,以便同中原各国争夺霸权。

纵观春秋、战国五百年,楚国在两淮地区的惨淡经营,长达四百五十余年,经历了独霸、争衡和独霸三个阶段。在中原文化、荆楚文化、淮楚文化和吴越文化的交会中,淮楚文化构成淮河流域文化的主体。

楚国第一次独霸两淮流域,是从楚文王十年(前680)开始的,到楚共王七年(前584)楚大夫巫臣赴吴结束。从西向东,即从淮河上游,逐渐推进到中游和下游。

从楚文王到楚昭王的近二百年间,楚国越过大别山,纵横驰骋,锐不可当,先后夺取淮河上游的弦、息、江、道(今河南确山北) 柏(今河南舞阳县东南),黄、蒋,又深入淮河中游,夺取陈、蔡、六、英、 蓼、城父、乾溪、群舒,最后占领淮河下游的徐国。至此,两淮流城全部归入楚国版图。这时,楚庄王问鼎中原,濯缨黄河,并国36,开地三千里,楚国军队所向无敌,与晋国平分天下霸权。

这时,在东方正在崛起的吴国,对楚国的长驱直入表示了极大的恐慌和愤怒,与楚国在淮河流域展开了一百一十余年的激烈争夺。

楚再次独霸两淮,直至灭亡。这时,楚国不仅占领整个淮河流域, 并且乘势一直打到山东半岛,把莒(今山东莒县)、鲁(今山东曲阜)划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到战国中期,楚威王灭了越国,把吴、越都据为己有,势力范围扩大到东海边。楚国这时已经统一了长江中、下游,把江汉流域、江淮地区和江浙地区联成一片,成为幅员极为辽阔的大国。因此,如果把政治中心仍然放在江汉流域,势必造成尾大于首的局面。而淮河流域,则成了楚国的中心地带,当然是最理想的建都地点。最后,楚国终于选择位于淮河支流颍河之畔的陈(今河南淮阳)、巨阳(今安徽太和县境内)、寿春(今安徽寿县)作为自己的国都。

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国大将白起占领郢都,郢都第二次失陷,秦军掠夺宫室财物,焚烧楚先王陵墓,楚顷襄王东徙迁都于淮阳, 淮阳处于南、北、东文化走廊上,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也饱受兵燹之苦。 其中楚国对陈的侵伐,较大规模的就有八次,其中二次灭陈。战国时代, 这里成为楚国政治、军事、文化中心,作为楚都共延续了二十五年。楚国当年在这里曾经辉煌一时。先后夺取了长江边被秦占领的十五座城邑,又派出三万人帮助三晋伐燕,并派春申君黄歇和将军景阳救赵。考烈王八年(前255),周公所封的鲁国竞被楚灭掉。公元前241年,楚国作为纵长, 带领五国诸侯共同讨伐秦国。而为王三十六年的楚顷襄王也死在这里, 他在淮阳生活了十五年。1980年,河南省博物馆对淮阳城进行了普查和试掘,证明今淮阳就是陈郢(或称郢陈)故城。1981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等单位对淮阳地区马鞍冢进行了发掘。虽然墓葬被盗,但是仍出土文物达数千件。根据马鞍冢及车马坑的葬制和出土器物种类、特征来分析,与中原墓葬有很大的不同,确定就是楚襄王墓。

陈广忠教授介绍说,楚考烈王在淮北平原上的巨阳为都十二年,最后离开此地,迁到颍河与淮河交汇处的淮河南岸寿春建都。“寿春”的名称第一次见于史籍, 是在考烈王二十二年(前241),至今已有两千二百多年的历史了。选择寿春建都,这是必然的选择。这里交通方便,地域广阔,农业发达,气候适中,可以养活一个诸侯国的政权机构和军队。《晋书·伏滔传》中曾经这样描写寿春地理之妙:“南引荆汝之利,东连三吴之富。北接梁宋平涂不过七百,而援陈许水陆不出千里外。有江湖之阻,内保淮肥之固。龙泉之陂(期思陂),良畴万顷。舒六之贡,利尽蛮越。金石皮革之具萃焉, 苞木箭竹之族生焉。山湖薮泽之限,水旱之所不害,土产草滋之实,荒年之所取给。”由此可知,江淮流域之富庶,莫过寿春;江淮文化之精华, 毕集寿春。同时,作为都城,又可以把淮南、淮北广大地区连成一片。淮北之地虽无高山大川可守,但是有一望无际的黄淮冲积大平原,盛产五谷。楚顷襄王时曾封庄辛为阳陵君,着力开发过淮北之地;封黄歇为春申君,赐与淮北之地十二县。楚国在寿春建都,对于国家的发展,有着美好的前景和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

楚国的最后四个王即考烈王、幽王、哀王、负刍,在寿春统治了18年。直到楚王负刍于公元前223年当了秦朝大将王翦的俘虏,楚国便正式寿终正寝了。这样,从楚文王十年(前680)消灭息国进入淮河流域算起,到楚国灭亡,共四百五十七年。(记者 李钧 李严)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