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楚文化大家谈(第二季) > 把风留住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把风留住
【字体: 】 发布时间:2024/5/31 9:14:00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楚风来袭。楚风真的来了,且是台风级别的。

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新闻发布会,初步揭开了武王墩的面纱。此后,线上线下便铺天盖地刮起楚风,给人脑补了大量有关楚国、考烈王、楚文化以及考古上的细节,勾勒出一个远离我们的先秦战国时代的图景。

我已来过武王墩多次。武王墩北依舜耕山,南为开阔平地,西距寿春城十余公里,西侧为南北向的瓦埠湖。瓦埠湖北端西侧即为千年古城寿春。这一带,自古便是淮南的粮仓。正是小满、芒种时节,小麦收割,瓜果成熟,绿荫密布,怎么看,都是如锦如绣,画里山河。也许,武王墩最大的看点,还是这外围大范围的地理环境,而不是具体的物件。

武王墩考古发掘工作正在进行。封土堆已平整完,墓道也清理了出来。经墓道,下到墓圹开口层的围栏边,便可俯视正方形的挖掘现场。墓圹为规整方形,墓坑底部面积超过400平方米。墓圹四壁有逐级内收的台阶共21级,这些台阶原都是夯土层,现用麻包垒起。墓圹开口层位距木椁室顶部约10来米,有铁栏杆围着。为便于参观者了解考古发掘工作全貌,专门在此展示几幅照片,展示墓园的全景及墓圹未打开之前的模样。

墓圹底部正中,是多层木椁室,也是考古工作场地。墓圹四角为填土。除了正中的主墓室之外,其余椁室顶部覆盖的竹席及之下依次交替摆放的枋木与薄板也已取走。椁室盖板总计443根,总重达153吨。介绍说,这体现了一种高超的结构技术,枋木相互错位拼压,使墓室稳定,紧固,利于防盗防侵犯。整个墓室平面大体上分为东西南北中,中心为主棺室,四周各有一个偏室,一主四偏,共五个。有报道说,木椁室平面呈“亚”字型。但它并不是规则的对称排列。我觉得这不规则并不是简单的工程施工需要,或施工不细所致。它更像是按一定方向在旋转运动的北斗七星图或璇玑图。如果是个“亚”字,它也是呈现在旋转之中的姿态。主椁室正在紫微星座的中心位置上,其伸出的偏室仿佛北斗七星,围绕紫微星即北极星宇这个宇宙的中心、天帝的居所、帝王之星,而各司其位。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斗柄东指,天下皆春。璇玑既稳,四方皆知,天南地北,尽收眼底。我相信这更符合大王墓葬的要求。

现在五个椁室上的盖板已揭走,下面则是国内首见的结构清晰明确的九室楚墓。这是因为各偏室内部又以枋木构筑墙体,一分为二,这样墓室便从一主四偏的五个墓室,变成了一主八偏的九个墓室。按“九”,谓阳爻最高,“五”,第五爻,指卦象自下而上第五位,居正中,且五为奇数,为阳。此一主八偏的“九”与上面的一主四偏的“五”集合,这就暗合了“九五之尊”的意思。“九五之尊”这个说法来源于《易经》卦爻位名。《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孔颖达疏:言九五阳气盛至于天,故云飞龙在天……此自然之象,犹若圣人有龙德、飞腾而居天位。故“九五”之数象征帝王的权威。例如故宫,就是正面横向开间是九间,纵深即前后是五开间。这依然是大王墓葬的要求。

棺椁用的枋木,即粗大的方形木柱。查字典,枋,是方柱形的木材,枋子即指称棺材,另一个有意思的是古时枋同柄,枋有权柄的意思。

这样看,尽管武王墩墓主是否是考烈王还有待进一步确认,但墓主为“王”却是毫无疑问了。它浑身上下醇熟的楚文化气息,只有王者才俱备。

我们过去常说楚风汉韵。但“风韵”细究起来,却不甚明了。“风动虫生”,风是实实在在的存在,但它又是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很难量化或数字化。楚国宋玉作《登徒子好色赋》说“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几千年了,人们仍然没有弄清楚,包括被她迷倒的淮南(下蔡)人,这东家之子到底高几尺几寸,重几斤几两,三围是多少。

武王墩的横空出世,或可形象演绎什么是楚风汉韵。楚汉一体,风韵一致。

比如其王者的堂皇之风。这体现在武王墩的规制、营建在遵循周制基础上的新企图,还应包括这背后的墓主事迹。墓主目前基本锁定为楚考烈王熊完。大虑行节曰考,秉德不回曰考,有功安民曰烈,圣功广大曰烈。是对熊完一生言行事功的美谥。毛遂自荐,窃符救赵,歃血为盟,其他还有脱颖而出,一言九鼎等成语掌故,都与之有关。不仅有煊赫军事争霸,更有深机谋略的风采。

楚风,当然还有楚辞的文学之美。“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黄伯思)。《诗经·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楚风,就是要用自己的语言,清晰、整洁、生动地、楚楚动人地记录下本地的事物,发出自己的声音。屈原宋玉的辞赋是,“四面楚歌”、《大风歌》《垓下歌》是,武王墩里的椁板墨书、木简、竹简上的鸟书也是。

楚风,还寓于在无与伦比的技术工艺上。考古专家们尽管事先有预计,怕武王墩多次被盗,里边的文物流失过多。但仅清理的八个偏室,已出土文物即有4000余件,仍是个天文数字。典型代表如青铜器,青铜大鼎,成套的编钟,青铜虎座,系列铜制供器,展现的是精益求精的高超工艺,如漆器,凤鸟虎座鼓架,漆座屏,漆盒,漆耳杯,展现的是极致抽象和浪漫,如数量极多的乐器,展现的则是楚人的风雅情怀、生活情趣。

与武王墩遥相对应的寿春古城,既是技术工艺讲究,更是楚风的大气奢丽、气度排场的形象阐释。汉朝的桓潭《新论》:“楚之郢都,车毂击,民肩摩,市路相排突,号为朝衣新而暮衣蔽”。那时古城面积即达25万平方米,人口35万,是个超大的社会建设工程。

无须讳言,奇幻的布局,狰狞的兽面,迷离的纹路,艳丽的色彩,还透着股隐秘的、从未割断消失的“巫”风。“楚人信巫鬼,重淫祀”。不过,上古时候,巫绝对不是装神弄鬼,故弄玄虚。巫含有早期的科学探索和艺术形式。比如星象学,就是巫的专业。打开各地地方志,差不多开卷都是“與地志”,第一节,基本是“星野”。著名的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就是天文地理的结合解读。再比如医学,《史记·日者列传》引贾谊云:吾闻古之圣人,不居朝廷,必在卜医之中。《论语》记孔子云,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对巫的要求简直高极了。

有意思的是,武王墩里迄今仍未大规模发现兵器。这与我的想象形成了巨大反差。即使出土的一些木俑,似也不是士兵俑,而是乐俑。“楚王好细腰,宫人多饿死”。恐怕主椁室里的楚王,如有佩剑,也只是身份标志或装饰品了。楚风去武尚文,退化若此,面对虎狼之秦(可看秦始皇兵马俑),输掉秦楚战争,怕也是天注定的了。毕竟荆条(楚),挡不住长戈锐剑!后世所谓“汉制”,恐怕就是分别汲取秦亡和楚亡教训,将“周文”与“秦制”结合起来,方才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影响此后中国数千年的精神文化和制度塑形。

大风起兮云飞扬。八百年楚国,结穴在淮南,精华在淮南。不妨呼喊,让楚风来得更猛烈些吧!

考古的目标是还原或再现过去的面貌,历史研究的兴趣多在古今对比,现实的人们却在关心如何利用好古人的资源过好今天的生活。

当下,淮南的出租车、餐馆,甚至街头,武王墩都是热议话题。淮南人正在讨论如何把握和利用武王墩挖掘的机遇,促进城市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武王墩这座堪称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大型楚国高等级墓葬,其墓葬形制、营建工艺、出土文物代表着楚文化最高成就,不知藏有多少故事等待我们发掘。其每一帧反映楚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社会的图景,都值得被记录、评价和分享。它将是一座取用不竭的超大型能源“煤矿”。

当下全媒体社交平台正以高强度“爆款”武王墩。但如何持续保鲜,将网络流量转为旅游流量,再将旅游流量转为可持续的旅游流量,无疑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面对武王墩超值的内容和淮南丰富的地方文化内涵,始终保持对中华传统文化、对历史、对专业的尊重,不浮躁,去虚名,唯实际,图市场,看长远,优环境,不论楚风劲烈,还是楚风依依,那又如何?

“风眼”之处,云淡风轻。(万以学)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