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专题报道 > 提升路容路貌 打造亮丽风景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提升路容路貌 打造亮丽风景
【字体: 】 发布时间:2024/3/28 10:42:41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我市交通公路部门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常态长效

市交通局公路中心将文明城市创建纳入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全体动员、全员参与,将创城工作向纵深推进,连续五届获得市级文明单位和第十三届安徽省文明单位称号的佳绩。

因地制宜营造创城氛围

公路中心在G206国道淮南与蚌埠交界处设置创城大型公益广告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路各分中心、公路养护区、道班等场所,利用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践行“修路修身、养路养心”的公路文化核心理念。在办公区域廊道布置传统文化、廉洁文化,图文并茂营造公路文化氛围,大力开展公路文化建设。寿县分中心在双桥道班设置寿州故事文化墙,充分把文明创建与当地人文相结合,提升创城氛围。

开展活动丰富创城载体

在市交通局统一安排下,公路中心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健全志愿服务活动运行机制,以各支部为单位成立7支260人公路中心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先后在淮舜北路与香港街交叉口、国庆路十字路口、淮河大道与朝阳路交口等路口开展“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活动,助力创城细节文明。扎实开展结对共建工作,牵头共建单位主动对接泉山社区,投入创建资金30余万元,夯实社区硬件基础设施,提升社区“硬实力”。积极开展“党旗领航、党员带头,文明创建做先锋”活动,组织志愿者深入泉山社区按照创建标准,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对烟头、小广告、小区楼道、绿化带内垃圾和卫生死角等进行清理,净化社区环境。与结对社区联合开展多形式比赛活动,弘扬传统文化。为困难职工献爱心、组织职工无偿献血;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科室、文明示范窗口、文明职工、文明家庭”等五项创建活动。

齐抓共管形成创城合力

公路中心印发《在全市公路系统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活动方案》,学习新时代交通精神,学习先进典型事迹,开展“走进交通重点工程、强国复兴有我”主题活动,让党员干部近距离感受淮南交通高质量发展的新进程,与工程项目部一线劳模进行座谈,感受榜样的力量,激发全员干事创业热情;开展“转作风、强担当、抓落实、促发展”作风整顿活动,全面检视、精准纠治作风顽疾,以作风建设新成效凝聚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教育月”活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常态化,充分发挥身边典型的模范引领作用,培育公路系统“美家庭”“美职工”,增强职工道德素养。通过开展一系列创建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提振精气神,增强自律意识,担当作为。

结合实际打造创城品牌

该中心在公路改扩建和养护大中修工程中,大力推广“四新”技术应用。在全省率先采用基层冷再生与泡沫沥青面层冷再生双层连铺技术,将路面沥青旧料全部循环利用,降低公路工程施工成本,全面贯彻绿色低碳环保理念,打造公路生态环保品牌;在日常公路养护中,建立精细养护、规范管理、人性服务长效机制,全力推进我市路况水平提质量上台阶,服务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今年以来,先后对S312线潘集段、G206线窑河段、G237凤蒙路丁集段、G345凤颍路城西段、S102寿县高铁站北段路面坑槽病害,立即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修补治理,维护“畅安舒美”的公路通行环境。此外,公路中心加大国省干线公路清扫保洁力度,对S230九龙大道、合淮路、S102等近城路段采取洗扫车机械化清扫保洁;对矿区周边国省干线公路易扬尘路段加强巡查,增加洒水降尘频次。实施公路沿线美化亮化工程,清洗公路钢护栏、清理路边垃圾,修复波形梁护栏、更换标志牌,移除枯死行道树,培植新绿。积极开展路域环境整治行动,打造让群众满意的“养路先锋 护路卫士”品牌。(记者 张鹏 通讯员 陈修利)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