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专题报道 > 规范停车更有序 城市文明更到“位”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规范停车更有序 城市文明更到“位”
【字体: 】 发布时间:2023/11/3 10:25:17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停车是否井然有序是城市管理水平的显性表现。我市聚焦文明城市创建,深入实施“八大提升行动”,围绕“交通秩序提升行动”,坚持思路创新,科技赋能,多措并举,疏堵结合,持续推进智慧化建设和精细化管理,打造文明停车新常态,助力文明城市更有序。

智慧泊车,车位利用更高效

在田家庵区学院路商贸美食街附近,记者看到,道路边公共泊位上车辆停放有序,进出频繁,还有不少空余车位,旁边的智慧停车收费公示牌十分醒目,“30分钟内免费”“夜间免费停车”“扫码缴费”等说明一目了然。

近年来,我市聚焦文明城市创建中停车秩序短板问题,加快推进城市智慧泊车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已将27条道路、12个封闭停车场的4000多个停车位纳入智慧泊车系统管理,制定“分类、分区、分时”收费标准,配套开发淮南智慧停车手机APP,实现无感驶入、无感驶出、快捷缴费,大大提高了公共车位周转率和利用率。淮南建发智慧泊车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僵尸车’长期占用泊位现象显著减少,公共泊位日周转率从0.7上升至5.08,‘即停即走’式停车明显提升,半小时内免费停车比例达58.2%。”

同时,我市有序推进立体式智能停车楼建设,老市政府停车场是淮南首个大型智能升降横移立体机械停车楼,设计为5层立体车库和局部地面停车位,共267个停车位,配套建设充电车位16个,配建商业530平方米。通过公众号、APP及智能终端等软件应用和智慧化管理系统,实现诱导、存车、取车、自助缴费等智能停车服务。

拓展资源,车位数量更充足

张女士家住田家庵区田东街道的一个老小区,由于小区及周边停车位不足,她过去每天傍晚下班回家都要在离家很远的地方停车。而从今年6月份开始,我市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停车泊位免费对外错时共享,首批18家单位、共有576个车位错时对外开放。张女士办完相关手续后,每天晚上将车停在小区附近的田东街道办事处停车场,彻底解决了她停车难、停车远的问题。

“以前到市第一人民医院看病或看望病人,停车位很难找,有时候不得已只能停在路边,现在把老油厂改造成停车场,真是解了燃眉之急。”在油厂停车场停好车后正要去看望病人的缪先生对记者说道。据市住建局供排水与设施管理科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发拓展停车资源,利用油厂、淮河大道立交桥下、新淮菜市场等闲置土地和边角地建设公共停车场21处,利用沿街门前广场规范设置公共停车场46处,在部分老旧小区内外增加泊位,累计新增停车泊位4.5万个。

精细管理,停车秩序更井然

“自从有了这个绿色停车泊位,下班开车来买菜方便多了,限停半个小时,买菜足够了。”正在龙湖菜市场门口停车的王先生告诉记者。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坚持疏堵结合、协同共治,加大停车秩序综合管理工作,施划复划“绿色停车泊位”389个;增设“上下货专用车位”264个、“建筑工地临时停车泊位”175个;在E水系公园、梅园等周边道路设置标牌36块,按照道路等级、车流量分别增设“周末临时停车泊位”“公园游玩停车泊位”“左右侧单排顺向停放停车泊位”共计823个,有效缓解各类停车矛盾突出问题。

同时,我市把文明停车劝导作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重要内容,各区及街道、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组织广大志愿者不定期在交通路口、农贸市场、公园游园、老旧小区周边开展文明停车劝导志愿服务活动,及时纠正违停行为。市文明办志愿服务科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深入开展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培育群众文明有序停车理念,让文明停车逐步成为行动自觉”。

小小停车位,连接着文明和民生。我市以“绣花”功夫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在停车管理中彰显惠民本色,浓厚文明底色,城市更加有序、更加文明,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记者 贾静)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