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首页 >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 > “淮南模式”交上高质量“生态答卷”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淮南模式”交上高质量“生态答卷”
【字体: 】 发布时间:2023/8/21 10:02:25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我市探索采煤沉陷区治理转型发展之路

水草丰美、湖水清澈,湖边绿草如茵、游人如织,秋风吹拂、湖中芦苇欢快地摇曳,植被覆盖率达75%以上。世行贷款淮南市九大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治理范围共计9.3平方公里,将昔日满目疮痍的采煤沉陷区建成湿地公园、观光游览园,该项目成功入选全省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中国与世界银行合作40周年纪念典型案例。

这是我市积极探索采煤沉陷区治理“淮南模式”的一个缩影,更是一个典型!

淮南市域现有国有煤矿企业3家,采煤矿井17对,采煤沉陷区涉及凤台县、大通区、谢家集区、八公山区、潘集区、毛集实验区,截至2022年底,沉陷总面积43.88万亩,沉陷面积持续扩大,每年仍将新增沉陷面积约1万亩。

市委、市政府坚持绿色转型发展理念,把采煤沉陷区治理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生态工程和发展工程,全力推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作。近年来,累计建成安置点64个,搬迁居民约17.4万人,治理沉陷区面积8.1万亩。

压实治理责任,合力推进综合治理

2020年8月以来,市委、市政府通过市委常委会会议、市委专题会、市政府常务会、市企联席会、市企会商会、专题调度会等常态化研究部署推动。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负责同志多次赴现场调研、督查督办工作开展情况,督促推进综合治理工作。

科学编制规划,在《淮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设专门章节统筹规划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作。在淮南市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专项规划中,明确“十四五”期间全市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建立项目库和任务清单。动态掌控信息,建立采煤沉陷区居民基本情况一户一册、采煤沉陷区居民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实施采煤沉陷区沉陷情况动态监测。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市政府与采煤企业签订年度采煤沉陷区治理责任书,督促企业实施采煤沉陷区基础设施修复和综合治理项目,2020年至2022年实施项目128个,2023年实施项目28个;督促企业设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专户,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19.42亿元专项用于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治理;2020至2022年支付沉陷区群众青苗补偿费约13.79亿元;优化采矿方案并逐年实施,“十四五”期间全市预计减少沉陷面积约6166亩,2021年至2022年,已减少沉陷1500余亩,2023年计划减沉2353亩。争取政策支持,2021年以来,西部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一期等5个项目成功申报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1.7亿元。

实施避险搬迁,满足群众居有定所

凤台县永幸河北岸,几十栋高楼,鳞次栉比,蔚为壮观,这是安徽省规模最大的采煤沉陷区避险搬迁示范区——凤凰湖安置区,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其中居住区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目前已搬迁入住群众近5万人。

针对采煤沉陷区点多面广线长,影响人口较多的特点,我市采取多种安置模式推进避险搬迁。集中安置,以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安置质量为原则,推进整村异地搬迁,已建成跨乡镇集中安置点16个。就近安置,由乡镇统筹,以村为单位,就近在乡村集镇周边、矿区周边统一规划建设安置区,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已建成潘集区王桥新村等就近安置点48个。货币安置,以住房安置为主,尊重群众意愿,推行“货币化补偿”方式,满足群众多元化住房需求,缩短搬迁安置周期,方便在城区就业的群众自主购房,全市签订货币化补偿协议1.9万人,发放群众货币化补偿资金约13亿元。

加快生态修复,扩大水面生态效益

实现“华丽转身”的还有潘集区东辰生态园,走进这片占地3000余亩的生态园,鸵鸟在此悠闲惬意、梅花鹿在这里安了家、众多白鹭来共享碧水蓝天,芦苇荡、鸟岛、果园、荷花淀景观引人入胜,经过持续治理,今天的东辰生态园,已变成集湿地生态、观光农业、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我们将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与旅游融合,走‘生态修复+文旅产业’的发展路子,在沉陷区水域发展特种水产品养殖,建设水上游乐区;将沉陷区进行绿化、美化、硬化、亮化,建成了现代农业观光区、科普教育区。”淮南东辰集团生态环境分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

对于城区基本稳沉区,主要以修复区域生态系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主,淮南西部采煤沉陷区治理项目一期(春申湖)正在加快建设,通过对沉陷区全方位的修复,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城市生态公园,提升城区品质。对于凤台县、潘集区等远郊非稳沉区,立足水面资源优势,引进新能源光伏企业,积极探索“沉陷区治理+渔光互补”模式。

目前,全市已利用沉陷区水面约1.8万亩进行光伏电站建设,建成凤台顾桥阳光电源、潘集三峡新能源等一批采煤沉陷区水面漂浮光伏项目,总装机规模51万千瓦,年发电量超5亿度。2023年6月底,淮河能源集团丁集“水面光伏+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一体化示范项目首期并网顺利完成,工程总装机容量达20万千瓦,为目前全市最大的单体水面光伏项目。(记者 刘银昌)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