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暖民心 见行动 > 立足公益普惠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幼儿园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立足公益普惠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幼儿园
【字体: 】 发布时间:2023/6/20 7:12:03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大通区倾力打造“大美好实”学前教育新常态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近年来,大通区坚持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方向,大力实施学前教育民生工程和“安心托幼”暖民心行动,持续加大投入、扩容增量、提质培优、丰富内涵,打造“大美好实”学前教育新常态。

目前,全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100%,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由2019年的5.4%提升到55.04%,成为全市进步跨度最大、效果呈现最美、机制运转最好、目标完成最实的学前教育典型范例,2022年,大通区学前教育深改案例在全省推广学习。

学前教育从“幼有所育”到“幼有优育”,大通区城乡孩子在人生起点幸福“起跑”!

扩容提质,学前教育进步跨度最大

2019年之前,大通区仅有2所公办幼儿园,公办园幼儿占比仅5.4%,农村地区仅有民办幼儿园,群众渴望高质量的学前教育。

民有所盼,我有所应。大通区坚持“小投入、大提升、快见效”,先后整合6所生源萎缩的乡村小学,改建为公办幼儿园;利用6个移交的小区配套园,办成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利用2个移交的小区配套园,建成公办幼儿园,新增学位约1500个。2022年,将金丰易居小区一期配套园改造为大通幼儿园西校区,新增学位180个,为“安心托育”奠定坚实基础。

目前,全区公办园由2所增至10所,学位数从2019年的不足200增至2022年的2000个以上,3年间学位数提升了10倍,在全市各县区中进步跨度最大。

提升品位,学前教育效果呈现最美

浩瀚的星空中,有点点星辰、大小星球、宇宙飞船,还有伟大的宇航员。记者近日走进洛河镇幼儿园,切身感受“太空乐园”。该园以“星河造梦园”为主题,将星球、飞船等元素提炼,并抽象地嵌入到景观之中,为孩子们创造一处充满趣味性、能够无限创想的太空乐园。

2021年至2022年,大通区筹措专项资金,对10所公办幼儿园实施改造提升,以太空、森林、海洋等不同主题,打造“星河造梦园”等各具特色的主题幼儿园,并结合乡村幼儿园特色,打造了葡萄树下、“鱼”见理想河等各美其美的主题幼儿园。“洛河镇幼儿园是公办园,不仅离家近、师资强,而且环境好、收费低,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惠普优质的学前教育。”幼儿家长们说。

创新管理,学前教育机制运转最好

针对公办幼儿园数量的不断增加,大通区创新管理模式,采用集团化办学方式,破解难题,激发活力。

实行“总园+分园”模式。以大通区幼儿园为总园,将6所新改扩建的农村地区公办园作为分园,实行“一个法人、统一管理”的运营模式,从总园选派9名综合素质高、管理能力强的在编教师赴各分园任分园园长和执行园长。

突出“共性+个性”发展。在总园园长负责制的基础上,成立大通区幼儿园园务领导小组,科学决策幼儿园管理工作,构建了协调顺畅、联动高效的管理工作体系,初步形成了“1+6”的集团化办园格局。同时,总园给予各分园一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可结合本园教师专业特长微调教学计划,探索开展舞蹈、朗诵、手工等特色教学,确保分园做到共性与个性发展相结合。

健全制度,学前教育目标完成最实

大通区健全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学前教育管理机制,通过培训、帮扶、指导、奖惩等方式,有效提升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引导民办幼儿园依法依规办园。

政策支持,推进公益普惠。大通区出台《扶持和规范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加大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扶持、完善幼儿资助、落实幼儿园帮扶”等政策,进一步扶持和规范辖区普惠性幼儿园发展,构建以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目前,区内14所民办幼儿园已全部办成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加薪充电,稳定师资队伍。为妥善解决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不足问题,大通区做到“有编即招、应补尽补”,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公开招聘公办幼儿园教师,逐步补齐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短板。健全绩效工资动态调整机制,设立年度考核奖励。2019年至今,该区累计投入专项资金2500万元,通过购置“四险”、发放农村地区交通补助等方式,不断提高聘用制幼师待遇水平。同时,注重为幼儿教师“充电”,举办教学日开放活动,开展幼小衔接骨干教师培训和课堂观摩活动,创新运用“集中教研+线上教研”、网络云平台学习等模式,不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素质,确保农村幼儿园留得住、发展好。

创新课程,延时服务全覆盖。2022年秋季以来,大通区属各幼儿园全面开展延时服务,实现全覆盖。各园注重打造“基本看护+特色课程”延时服务模式,落实好益心、益体、益言、益行、益智、益美“六益”课程,让幼儿在园有收获、家长更放心。(记者 朱庆磊 通讯员 蒋道军 陈再胜)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