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首页 > 淮河文化漫谈(第三季) > 凤舞斯台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凤舞斯台
【字体: 】 发布时间:2022/12/20 11:11:05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淮南潘集区处在淮河以北,与淮南隔淮河相望。它原本属凤台,因前些年跨河而治、两岸共同繁荣的美好愿景,单独设立行政区。

这里属淮北大平原的最南端,跨过孔集大硚,便进入淮河之南八公山区了。正逢“大雪”节令,隆冬季节的淮河两岸,林木萧索。但脚踩在淮河水滋润的土地上,有种奇妙的感觉,就是非常滋实,且富有弹性。它仿佛在时刻提醒你,脚下有几米甚至几十米富含有机质的土壤,是个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好地方。如果没有GDP之类数据困扰,单纯从人类生活繁衍角度,这里可能是地球上最宜居的地方之一。我们顺着淮河冲击出来的沙洲平地往西行,在远远看见凤台淮河大桥处,再拐向南,进入了八公山风景区内部公路。

一弯清冽冽的水,如玉似带,绕八公山而行。八公山茅仙洞,是观赏淮河的最佳位置。淮河的百里淮南段,仿佛集中展现了千里淮河的所有妖媚娇态。我曾乘船溯流而上,从田家庵经凤台、峡山口直到八公山南麓,深为两岸景色喟叹。

然而,打开地图,以“上帝视角”看淮河,感触又不一般。

淮北大平原上,数十上百条河流像蓝色的筋脉,密布在肌滑肤润的皮下,基本是平行地向南奔流,没有任何拦阻。这些河流大多数是雨源型河流,都不甚宽广,彼此间距离都很近。其分布及流向特征,说明淮北平原一定深度,并无大的山脉或岩层。七十二水归正阳。淮河上游流域诸水,主要是淮北诸水,在正阳关聚集后,浩浩汤汤、洋洋洒洒挥旌东向,直到迎面碰到八公山,把八公山冲刷得凸凹有致,尽显身姿后,转而顺山势西折,至峡山口,继续顺八公山山麓北行,遇阻凤台县城关,又折向东,碰上八公山,涮出黑龙潭后,再折向北,在两岸冲出平展的滩地,便飘然东去,已然是大绕八公山、小绕凤台县走了一圈。河水不会骗人,能改变河流方向的,一定有非常坚实的基础支撑。从地质上看,峡山口两边应是一体的,只不过是被淮河剖开了。淮河在峡山口并没有被改变方向,是凤台改变了其流向。凤台县与八公山,隔着淮河相望,因八公山和凤台这两个突出部的作用,淮河才在大地上画出了优美的S形曲线。八公山是寿淮屏障,但凤台背后却是广袤的淮北大平原,其地理意义是在淮北吗?妙的是,大清王朝置凤台县时,将八公山一部即其突出部并置入了凤台县,将其存在意义横跨了淮河两岸。其深层考虑想来不会单纯简单。

1733年,即雍正十一年,清王朝分寿州地置凤台县,属凤阳府。先是府县同治,然后县治就迁入现在所在,也就是古州来国所在。州,应是水边平地的意思,来即莱,也就是麦子。说明凤台自古以来,就水丰草美,盛产粮食。至于后来在此改置下蔡县,是移植河南的地名,上蔡中蔡新蔡,则完全是政治地缘关系了。这没有一点文化味道,不说也罢。

清一统志:(凤台)县有凤凰台,相传曾有凤凰至,见明一统志,今废,因名。光绪重修《凤台县志》释县名由来,以县北之凤凰山,名县曰凤台。今八公山四十余座山峰中,确有名为凤凰山的。考虑凤台设县时,与寿县同城而治,凤凰山确在县城北。光绪《寿州志》,凤凰台在州城南门外,相传常有凤凰至此。城南,就不知其所指是寿县还是凤台的县南了。今寿县城南有无凤凰台,不详。凤台县里有没有凤凰山或凤凰台,我一直也没搞清,问了若干好友,也莫能准确作答。

而“台”,在当代淮河语境里,具有特殊含义。在淮河流域图上,沿淮密布着淡蓝色斑,如葡萄串似的,这些地方多是行蓄洪区。今天淮河上的庄台,指的是老百姓躲避洪水的专用设施。筑台而居,是沿淮人民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通过人工垒起台基,或以天然形成的高地为基座,村庄建于其上,为民提供栖身之地。紧临凤台的颍上阜南的庄台因几次抗洪泄洪而闻名。如果从高空看,台子可能是淮河流域除人工河流外,最大的人工景观,将来或许也会成为淮河上的一道风景。

八公山茅仙洞处有个“凤凰”雕塑。它立在淮河之南,望着淮河之北。作为一个具像的凤凰,它与史书上说的“常有”或“曾有”,意义差别大了去了。

淮河与八公山相比,其年龄相差巨大。我曾把淮河比作绕膝撒娇的乖乖女,双臂缠绕着爷爷的颈项,絮语着东去。也有很多人将淮河淮南段比作飘扬的彩带,或像一首从半天空飘落的歌。但我读地图,有了新的角度,觉得它也类似凤凰那长长飘逸的尾翼。

凤凰寓意好,她代表吉祥。在古人的信仰体系中,“麟凤龟龙”谓之四灵。其中龙凤呈祥,以龙和凤为重要角色。至于龟麟都是吉祥物,并没有龙凤那样强的象征意义。《尚书·益稷》曰:萧韶九成,凤凰来仪。中国最伟大的文学作品《楚辞》中“凤”字出现了24次。《论语·子罕》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则是反向的说明。

中国人崇尚凤凰,以至以凤凰取名的地方非常之多。以凤凰命名,是从士大夫到浑蒙百姓,都是乐见的。仔细分析,以凤凰取名的地方虽多,但它们大多地处南方。说南方比较笼统,实际上主要是指战国时楚国的地盘。凤凰是楚地神鸟,被视为“羽虫之长”,向来是楚人的图腾。寿淮一带就属于故东夷、东楚之地。我的家乡铜陵就有凤凰山,是著名的铜采冶基地。南京也有凤凰台。李白有诗《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扩展一点看,南京秦淮河,就是秦时淮河、汉时淮水,唐以后才称秦淮河。金陵凤凰台与淮南凤台,秦淮河与淮河,它们之间有没有血脉上的联系,这我就不知道了。

俗语说,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高贵的舞者向来对舞台都是挑选的。凤凰台,在古代语境里,是养高士和美人的。高士在高台上吟咏,想来更易激发诗情。美人在高台上跳舞,差不多就类似凤凰、或与人们想象中的凤凰形象相吻合了。凤凰来仪,最能引人绮思的当然是凤凰翩翩起舞的样子。按与鸟兽率舞的叙事逻辑,凤凰是当然的主角。可能其寓意更多更深,如说音乐的起源就是模仿凤凰歌唱的结果,律吕之别就是受其启发才产生的。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以比黄钟之宫适合。《周礼春官·大司乐》:凡六乐者,一变而致物。是说这音乐像凤鸣一样曲折婉转吧。

现实中,我们当然无法见到真的在高台上舞蹈的凤凰,也不会听到高山旷野中的凤鸣。维舟亭下偶登临,下蔡风流古至今。但这是不是意味着当今凤舞、凤鸣完全无迹可寻呢?我看也未必。想象中的凤凰,羽毛色彩鲜艳,五彩备明,而淮河流域流行大红大紫,想象中的凤凰,声音嘹亮长空,激越喧响,再看流行于淮河流域的凤台花鼓灯,是不是有上古凤凰遗风呢。登徒子赋:“迷下蔡”。迷什么呢?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男人健壮、女人漂亮,再有,恐怕就是这可能脱胎于凤凰的各种歌舞了吧。有一次,我去八公山看廉颇墓,在封土堆上听一老农吟唱。虽然没听明白唱词是啥,但那旋律却久久不忘。游伴说,那叫“四句推子”,每四句唱词即有拖音,推上一句长腔。声音在空中旋转,既像羽毛一样轻舞又滑落,又像山间流水曲折而跌宕。除了优美之外,还别有一番淳朴和高古苍凉。我不得不怀疑这里有古楚音的底子。

凤凰在什么地方落脚,向来也是人们比较关心的事。吉祥之物,落在哪里,多半会有好运。但事物总有相反的一面,凤凰被圈养,也就类似麻雀了。凤凰台,随之也会变称为铜雀台。铜雀台,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皖北人曹操的创造,但它却反映了中国人的逆向转化能力。中华传统文化就是这么神奇厉害,把这世界真实、真相表述得如此完备。

李兆洛曾任凤台县令,他犹如一只凤凰,在凤台留下了自己美丽的身影。书上说他在凤台及寿州府当了七八年的官,学习范仲淹,兴水利、兴学、靖安等等,事功卓著,我觉得这有自我标榜之疑,不可全信。毕竟在清王朝那个年代,干不了什么事的。但他修纂的《凤台县志》,却是公认的地方志编修范本,它保存了地方许多历史记忆,不仅给淮南,也给安徽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仅凭这一本书,李兆洛在淮南历史上就应该取得一定位置。

我在淮南工作时,专门细读了他修纂的《凤台县志》。他对凤台山川地理、风土人情的描述精到客观,文字也精炼优美。比如:夫左绾颍口,右睨荆涂,控长淮之上游,扼南北之津渡,阅以峡石,带以复肥,平畴足以耕垦,陂泽饶于畜牧,郊原四野,方轨并骛,指顾徐宿,飚驰陈宝,此自昔下蔡之形胜也。读着读着,会让人不自禁地摇头晃脑起来。

端详着八公山上的“凤凰”雕塑,我发觉不知道自己应该作如何想。我对成才于淮南的韩美林为东方航空公司设计的航司凤凰标识比较欣赏,因为它已高度抽象。但对依据历史传说故事,一些地方兴建的各类有形有像的所谓文化旅游设施,从心底里有些排斥。把一切历史故事传说搞得真真切切,会削弱文化的趣味,也限制了人的想象。但看着八公山上的凤凰雕塑,看着其高高扬起的尾翼,又觉得有个有形的东西,让人追思凭吊有个去处,也未尝不可接受。

忽然有所悟,这凤台的“台”在哪里,作为文化趣味寻思寻思可以,其实并不重要。一定要找一个台子,可能正应了“缘木求鱼”的老古话。凤凰台,如同凤凰,实际是在人心里。在新时代,淮南现正举全市之力,大力“双招双引”。凤凰鸣矣,于彼高岗。凤凰来兮!

我眯着眼,凝视着充满雪意的淮河两岸。无端,互不搭界的几句诗浮上心头。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思之若狂。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何日见许兮,慰我彷徨。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紫金山下水长流,尝记当年此共游,今夜东风吹客梦,清明明月照孤舟(注:此紫金山即八公山)。还有一个新潮歌词:轻轻,落在我掌心,静静,在掌中结冰,相逢,是前世注定,痛并把快乐尝尽。我慢慢地听,雪落下的声音,闭着眼睛幻想它不会停,你没办法靠近,决不是太薄情,只是贪恋窗外好风景。(万以学)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