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首页 > 楚文化大家谈 > 一城楚韵一城文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一城楚韵一城文
【字体: 】 发布时间:2022/12/7 8:47:40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一城人文典故,千年魅力楚都。

安徽省淮南市,是一座蕴含丰富楚文化的宝库,其丰厚的历史内涵。近年来,这里的人们一直努力探寻传承创新模式。

楚文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它与楚民族的形成、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在我的家乡寿县,有千年古刹、威严城墙、纵横如棋盘的街道、利在千秋的芍陂、汩汩流淌的珍珠泉、葳蕤秀丽的八公山等。

在有着“地下博物馆”之称的寿县,自古及今,这片深厚的土地,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存,长期以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寿县,也是楚文化的最后积淀地,楚国迁都寿春后,江汉文化和淮夷土著文化经过长期地碰撞、融合,最终形成了以寿春城为中心的江淮楚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留下灿烂篇章。熊绎,楚国史第一位君主,鬻熊的曾孙,被周成王封为楚君。楚国,历史与文化光辉灿烂,是一个奥妙无穷的迷宫。楚国人民,他们在农业、手工业、天文历法、文学、音乐、绘画、雕刻、哲学、史学等方面取得了光辉成就。

寿县的历史,令人流连神往;寿县的未来,会更加辉煌壮美。记文化为底蕴,载厚重之古墙。挺雄伟之矗立,秀馥郁而荡漾。兴寿县之春游,欲君心而舒畅。揽一缕和煦,赏一路荷香。采一片红霞,披一身晨光。

今年,国庆节的假期,我走进了历史悠久的寿县,踏青石板台阶而下,步入古郡之城中。淝水百丈水汤汤,千古南朝诧战场。自己在寿阳城下,淝水岸边,故垒寻访,勾引起无限的遐想。千年之久的这场战争风云早已散去,而“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却成为脍炙人口的著名掌故,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我想,感受楚文化,散步在城道,就如同行走在一部沉甸甸的历史巨著之中,恍惚梦回千年。

寿县,底蕴深厚,流连忘返。大家应该知道,寿县又叫寿春、寿阳和寿州,属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书法之乡……在这里,有着底蕴丰厚的地域文化、独具特色的地名文化,素有“中原屏障”、“江南咽喉”之称。历史上州来国、蔡国、楚国、西汉淮南国、东汉阜陵国,先后建都于此,屡为州郡,也是豆腐发祥地和淝水之战古战场。其古迹繁多,遗产丰富。据传,现存的古寿春城遗址上的古城墙,构筑于北宋熙宁年间,周长约7147米,高约7米。城有四门,东为“宾阳”,南为“通淝”,西为“定湖”,北为“靖淮”,均设城楼与瓮城。另外,寿县人口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分别有回族、藏族、苗族、彝族、壮族、侗族、哈尼族、满族等。在2015年12月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将寿县由六安市划归淮南市管辖。

寿县,岁月更迭,文化倍重,自己多次到寿县博物馆内参观。此馆于1958年建设,是安徽省最早的博物馆之一,曾用馆址为寿县古城东大街报恩寺和古城西大街中段孔庙古建筑群南附近。2022年6月11日,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即寿县博物馆新馆正式建设完成,并对外开放。该馆是全国唯一以“楚文化”命名的博物馆,坐落于寿县新城区寿春城国家考古遗址范围内,占地约200亩,建筑面积近15000平方米,概算投资约3.2亿元。馆藏文物1万余件(套),展陈内容包括安徽楚文化、寿县文明史两个基本陈列和寿春寿文化专题陈列。安徽楚文化陈列包括立国江汉、东进江淮、徙都寿春、楚韵悠长四个单元,寿县文明史陈列包括淮夷旧邦、两汉寿春、秦晋纷争、隋唐寿州、寿州之战、宋清寿州、革命沃土七个单元,较好地展示了安徽楚文化和寿县历史文化,是一座大中型的现代化、地方性综合博物馆。

寿县,宝藏丰富,文物众多。说到寿县的楚金币,它是国家一级文物,而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内的楚金币藏量是全国博物馆之首。楚金币的形制有龟版形、楔形和圆形,多在正面钤有方形或圆形“郢爰”“盧金”“陈爰”和“專爰金”等阴文印记。商周时期饕餮纹铜铙、斝、重环纹三足匜、三足羊尊,战国时期嵌松石“越王者旨於赐” 剑、“郢爰”“盧金”“陈爰”印记金钣及无印金钣,东汉鎏金银刻纹铜舟、累丝嵌宝八龙纹金带扣、“长宜子孙”双龙玉佩,以及北宋时期金棺和鎏金银棺,为重要的代表性藏品。

寿县,人文古迹,历史之地。约1600年前,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国家非遗名录中有正阳关抬阁肘阁、八公山豆腐制作技艺等。省级非遗名录有寿州锣鼓、紫金砚制作技艺、大救驾制作工艺、安丰塘传说、寿州大鼓书、四顶山庙会、淮词等,其中的寿州锣鼓是楚文化积淀的产物、楚音乐的遗存,有千百年的历史,流传于寿县以及周边县、市,是群众喜爱的民间传统音乐,表演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宜于参加各种节日和喜庆庆典活动。

它融进了淮河地区传统的“十八番”“凤凰三点头”“兔子扒窝”“长流水”“大小绞丝”“双绞丝”“小五番”等锣鼓谱的精华。人们表演所用的主锣“钢锣”,声音清脆、洪亮,具有浓郁的楚文化韵味,在沿淮地区独一无二。寿州锣鼓的演奏效果,像是我国闽浙一带的“十番锣鼓”,它那舒缓、柔和的特点,也像中原地区的“威风锣鼓”高亢、激昂。因此,寿州锣鼓被称为“会说话的锣鼓”。寿县的隐贤镇、瓦埠镇、正阳关镇等是千年古镇,孙公祠、安丰塘、孙家鼐故居、淮南王墓、廉颇墓、小甸集特支等历史遗迹,如同一颗颗珍珠,串起了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寿县,因水兴盛,酌古御今。安丰塘,古名芍陂,号称“天下第一塘”,始建于春秋楚庄王时,为楚相孙叔敖征集民力所建,至今已有2600多年历史,被称为“中国灌溉工程鼻祖”,位居中国四大古代水利工程之首。

寿县,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有“宋代三吕”,即是吕夷简、吕公著和吕本中。昆曲创始人张野塘,北大创始人、清代帝师孙家鼐,五四先驱高语罕,淮上军司令张汇滔,淮上英杰柏文蔚,抗日名将方振武,北伐英雄曹渊,地矿部长孙大光,铁笔张树侯,女画家孙多慈,书法家司徒越等名人志士,流芳于世。

一城楚韵一城诗,千古寿州千古情。历史封存了数千年的浩瀚往事,唯有那些砖石,记录着寿县的旧日记忆。当下的寿县,由原先瓦釜雷鸣的英雄时代,到油烟茶醋的平民时代,已归于平凡质朴,却保留着古城本该有的模样。千年古城寿州之旅,令我永不忘记这片古老的土地。(沈庆功)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