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暖民心 见行动 > 老年助餐行动:暖心打造老年人的幸福“食”光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老年助餐行动:暖心打造老年人的幸福“食”光
【字体: 】 发布时间:2022/11/25 9:40:40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今天食堂提供的饭菜有红烧仔鸡、米粉肉、西芹炒木耳、青椒豆干、鸭血豆腐、紫菜蛋汤等十来个品种,有荤有素,很符合我们老年人的胃口,家门口的食堂就是好呀。”走进谢家集区老年食堂(助餐点),色香味俱全的菜品整齐地摆放在橱窗内,散发出诱人的香气,让人食欲大开,年过七旬的薛兆芬老人和老伴一边品尝着美食,一边高兴地告诉记者说:“我们两个人在家吃饭就烧一个菜一个汤,烧多了吃不完,有时就要吃剩菜,对胃也不好。在这个食堂吃饭就是非常方便了,菜品多,老伴喜欢吃肉,我喜欢吃鸡,过去经常因为这个闹别扭,现在这个问题在老年食堂解决了,吃完饭还不用洗碗了,党的政策真是好。”

“目前建成的老年食堂(助餐点)建设有标准、运营有机制、服务有质量、日常有监督,运营规范化水平在不断提升,基本能够满足其周边老年人的就餐服务需求。”采访中,谢家集区民政局相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说:“唐家山社区老年食堂,为方便老人就餐,采取购买优惠券方式,落实优惠政策,得到了老人们的认可。李郢孜镇助餐点,采取上门送餐的方式,为失能半失能的困难老年人有效解决了“吃饭难”问题。老年食堂(助餐点)既能为能自理的老年人打造集中就餐、交流情感的场所,也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安排了送餐上门服务,为无暇照顾父母的子女提供了依靠,有效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推动构建了较为和睦的家庭关系。”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老年助餐行动启动以来,谢家集区立足工作实际,锐意创新、多措并举,积极探索“家门口”助餐服务模式,不断拓展服务内容,精准对接老年人需求,全力推动各项工作落细落实,城乡老年助餐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2022年全区已建成老年食堂(助餐点)58个并投入运营,2023年将新增11个城市老年食堂(助餐点),6个农村老年食堂(助餐点),2025年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均衡、方便可及、多元主体参与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通过分步实施,逐步构建布局均衡、方便可及的城乡老年助餐服务体系。

“为深入推进老年助餐行动,让老人吃得方便又实惠,按照‘政府贴一点、企业让一点、个人掏一点’的原则,我们制定了多种套餐优惠供给老年人就餐,年满60周岁老人前往老年食堂(助餐点)用餐,在企业让利的基础上,政府给予1-3元就餐补贴,最大程度让老人得实惠。”谢家集区民政局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说:“助餐点的‘热乎饭’在追求新鲜营养的同时,还特别注重老人们的口味问题,做到口味清淡、少油少盐。在传统助餐服务基础上,按照市民政局工作部署,全区老年食堂(助餐点)均建立了老年助餐信息系统,实现统计、结算、管理等信息化,提升老年助餐服务信息化管理水平。同时,部分老年食堂(助餐点)还支持‘私人定制’功能,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定制小碗菜、时令火锅以及面条、水饺等特色面点。”

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在采访中表示,老年助餐服务关系千家万户,下一步,谢家集区将继续通过集中宣传和上门走访等形式,持续开展老年助餐服务宣传调查,客观全面地了解了老年人的就餐需求,根据调查结果,不断完善老年助餐服务体系,丰富老年助餐服务供给,让更多老年人从中受益,用暖心打造老年人的幸福“食”光。(记者 苏强 通讯员 吴晋)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