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八公山文艺评论(第七季) > 评说淮水恩怨的诗美画卷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评说淮水恩怨的诗美画卷
【字体: 】 发布时间:2022/11/2 10:27:11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冲出桐柏山涧,一路奔腾呼啸,滔滔滚滚,波回浪涌,一泻千里。这就是流经茫茫中华大地血脉一支的壮美淮河。

淮河,万载千年,流无止境,带给两岸人家无以数计的福祉,确也带来了史册有载的灾难与祸患,功过恩怨,多有评说。为此,上世纪六十年代,一首题为《淮河评论》(《皖北地区当代优秀文学作品选·诗歌卷》)的经典之作脱颖而出,一经面世,顿然引起文学界一片惊赞。诗作者是著名诗人、安徽省作家协会原主席严阵先生。

《淮河评论》,一个掷地有声的诗题,乍听还真以为是有关淮河的鸿篇巨制的论说文章,岂料却是一首豪放与婉约兼蓄、音韵同节奏并致的抒情长诗,不能不是一种新奇的命题创见。

啊,淮河平原,啊,淮河流水,

啊,淮河两岸星罗棋布的村围!

古往今来人们曾怎样地谈论过你,

你的泥土曾埋过多少断戟残碑!

·····

多少烈日曾烙焦你六月的禾苗,

多少洪峰曾冲去你八月的谷堆!

一年四季三淹三旱是寻常得很啊,

你为什么越来越富越来越美?

诗的开篇便直面千里长淮的浩然格局同两岸人家的亲缘关系,诗人并非一味地对淮河带给岸畔人家多少好处恩惠的溢美,也指责它一年四季三淹三旱寻常得很所造成的泛滥之灾的过失。诗人宛若一位备加关切对方生命里程的友人,点数淮水历经的些许磨难,以辩证地视觉发出抚慰与探询之声,也为后续“你为什么越来越富越来越美”的答案埋下伏笔。

满怀对养育土地和人民的母亲一般淮河的无限深情,诗人敞开淮河儿女的博大胸襟,向淮河送上礼赞般由衷的呼唤。

举目远眺吧:看大平原的村舍,

哪一座不是向灾害斗争的营垒!

洗耳恭听吧:听淮河水的涛音,

哪一声不是向困难进军的号笛!

······

平原梦中响的永远是狂风暴雨啊,

淮河心上滚的永远是霹雳惊雷!

是谁?谁在这里搏斗了世世代代?

是谁?谁在这里守卫了祖祖辈辈?

一声发问,把诗的主题顿然升华。是的,这就是淮河,淮河两岸肥美的土地,英雄的人民,在淮河流水的滋泽中,用灿烂的色彩描绘大地,将火红的霞光铺满原野,给禾苗果树飞花点翠,让田园村落改换新装,披星戴月,勤劳耕作,除草施肥,收获成熟,抛洒弹雨般的汗珠去换回一车车丰收的喜悦。此时此刻,诗人激情澎湃,诗兴迸发,挥动笔触,放开歌喉,尽情地书写,委婉地吟唱,同大地协奏,与淮水和鸣。

啊,请折一支平原的柳闻一闻吧,

仔细地闻一闻它是什么气味,

往日它曾编织过流浪汉的筐篮啊,

今天它是不是香得沁人心肺?

啊,请捧一口淮河的水尝一尝吧,

仔细地尝一尝它到底有多甘美?

往日它曾洗涤过逃荒人的眼泪啊,

今天它是不是甜得使人舒眉?

平原柳啊淮河水,你说话吧,

请你把苦苦甜甜的经历告诉后辈!

淮河虽然经历无数次风雨雷霆磨难的洗礼,也有着备受抢险救灾除患兴利的幸运。它终究是土地和人民的河流,它并不孤立,苦难的深重与命运的多桀,苦涩与甜美的交替变幻,都与沿岸人民的悲欢生息相牵系,淮上人家用淳朴的大爱情怀和顽强无畏的意志毅力去制约,去疏导,去治理,去维护,万众一心,竭精尽诚,让淮河固有的狂躁任性转化为温良驯服,藉以造福田地家园的义举善行。

·····

啊,请放开喉咙慢慢地唱一句吧,

就唱那么一句,不必絮赘!

唱多了我怕淮河吃不住劲啊,

说不定又会搅腾起那陈年的苦水!

花鼓小锣凤阳歌啊,你告诉我,

想想过去看看现在你有什么体会?

······

淮河两岸千百年来经历了多少风浪,

险恶的风浪只能衬托出人民的无畏!

哪怕风浪再持续它千年万载啊,

倔强的大地英雄的人民绝不离开岗位!

正是因为淮河沿岸广袤倔强的土地和万万千千英雄的人民相与淮河命运坚定的厮守,尤其是在伟大领袖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宏伟誓言感召下,年年月月,艰苦奋战、筑坝垒堤、植树栽草、疏通了河道流程、巩固了围堤护坡,保全了平安度汛,使得岸畔房舍农田庄稼牲畜泰平安稳,才有了诗人笔下感奋的美好愿景——

啊,举目远眺,到处桃红柳翠,

红旗紫霞。蓝天白云。青山绿水!

啊,洗耳恭听,新曲萦萦满嘴,

车响马嘶。莺歌燕语。和风轻雷!

这里,诗人在诗的开头向淮河提出的“你为什么越来越富越来越美”的发问便有了答案——

你在我眼前展现出一幅怎样的图画啊,

你在我心中唤起了多少闪光的语汇!

你每片大地都是一课生活教科书啊,

你每个村庄都是一座历史的丰碑!

透过平原一望无际的风云烟雨,

我看到你茁壮地生长着勇气和智慧!

若问什么是淮河两岸人民的性格,

回答是坚定不移顽强不屈百折不回!

回答是这般雄壮豪迈,是淮河同它两岸的土地和英雄的人民共同抒写的,是合力奋挣拼搏制胜的生动写照,顺着诗人的笔端倾泻而下。

同所有的江河湖海一样,淮河也是大自然水系的一个生命,有生命就有灵性,淮河的灵性在诗人眼里,每一束腾跃的浪花都是一首祸福恩怨相间的抒情诗,每一卷汹涌的波澜都是喜忧哀乐混凝的风情画,诗人正是捕捉到淮河这一长流不断诗与画的涵量,他的笔底才卓然而出要评说它千年万载生生不息的大命题,发出真切的感受和激越的咏叹!

《淮河评论》全诗近百行,采用的是分段长句式,一韵到底,通篇节奏跳荡明快,音韵和谐流畅,读来起伏跌宕,铿锵有致。

一首充满正能量、思想与艺术都达到相当高度的好诗,宛若一卷评说淮水的画幅连同诗人的灵感,诗美的特质一并交给淮河,奔流直下,放声而去·····

(阿睿)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