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大通区坚持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平台,以志愿活动为载体,以文明实践积分制为抓手,用好“定、立、兑”三字诀,引导群众推进移风易俗,让文明有礼成为习惯,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定规则。该区指导42个村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明确将“倡导文明新风,喜事新办,丧事俭办,不铺张浪费,不盲目跟风攀比”等内容写进村规民约,对高价彩礼、人情攀比等行为形成约束。全区共建立红白理事会42个,红白事有了具体的操办标准,为婚丧嫁娶提供惠民服务,推动移风易俗,为群众减轻负担。
立台账。全区4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立文明积分管理制度,制定文明实践积分细则。将群众参与移风易俗志愿服务活动情况转化为相应积分,婚丧嫁娶主动报备积1分,严格遵守红白理事会章程办事积5分等,年度累计积分获得奖品。同时,每月根据群众日常文明行为、参与志愿服务的表现,在基础分上给予加减分,实行动态管理,构建守信激励机制,让文明信用成为群众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组织专人进行管理核实,并将积分定期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兑爱心。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整合党建经费、社会捐赠、专项资金等,设置爱心积分兑换柜。凡是参加志愿服务的群众,用积分均可兑换或抵用所需生活用品,积分较高的群众优先参与“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推优评先活动,推动文明风尚蔚然成风。(记者 朱庆磊 记者 姚黎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