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首页 > 讲述淮南成语典故征文(第五季) > “二十四节气”:飘扬在八公山上中国古代哲学的一面旗帜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二十四节气”:飘扬在八公山上中国古代哲学的一面旗帜
【字体: 】 发布时间:2022/7/26 9:15:15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二十四节气”,这面飘扬在淮南八公山上中国古代哲学的旗帜,中华农耕文明是它鲜红的底色,“天人合一”是它中国智慧的哲学表现。两千多年前,当它被完整地记载在《淮南子》这部划时代历史巨著中的时候,“二十四节气”这面中国古代哲学之旗,就以猎猎之姿,在世界哲学史上迎风招展。

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这600年之间,人类历史上出现了一个很神奇的现象:一群天才的思想家、哲学家在不同的国度相继涌现:在中国,有孔子、孟子、老子等;在印度,有释迦牟尼;在以色列,有犹太先知;在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他们以非凡的智慧,点亮了古代世界的四大文明之光:中国的儒道思想、印度的印度教和佛教、以色列的一神教和希腊的哲学理性主义。这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第一次突破性的大爆发,犹如奔涌而出的喷泉在太阳的照耀下光芒四射。它不仅奠定了人类文明的根基,塑造了世界各国不同文明的传统,而且成为此后人类历史发展的原动力。这一时期,被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的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思贝尔斯称之为“轴心时代”。

“轴心时代”的显著特征,就是这些国家的“精神大咖”们,不约而同的将目光从对原始神学的顶礼膜拜,转向对人类自身的终极关怀,这标志着人类自我意识的诞生,人在精神上成为真正的人。

“轴心时代”的中国,就是春秋战国那个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那是一个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一大批思想家、哲学家应运而生,形成了儒、墨、道、法、名、阴阳等中国特色的哲学流派。

汉初七十年,以西汉淮南王刘安领军的《淮南子》学术研究团队,站在八公山之巅,仰望“轴心时代”以来中国“精神大咖”们的思想成就,兼收并蓄,融会贯通,集汉初“黄老道学”之大成,以哲学的智慧,从探索宇宙本原入手,对宇宙的生成以及地理天象的演变进行了艰辛探索,从而系统构建出他的“天人一体”“天人合一”朴素唯物主义宇宙自然观的政治哲学新体系,目的是为大一统后的汉家王朝,如何巩固统治地位提供治国理政“道”理和理论依据。

《淮南子·天文训》中记载的“二十四节气”,以“道”为宇宙万物的本源,阐述了“道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而为阴阳,阴阳合和而万物生”;“天地之袭精为阴阳,阴阳之专精为四时,四时之散精为万物”。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意识与物质、也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物质;回答了意识与物质、也即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统一性),物质世界是可以被认知的这两个哲学的基本问题。

这是古代东方哲学以经验的、感悟的、归纳法的思维方式来阐述哲学基本问题的中国表述,是对“轴心时代”以来中国“精神大咖”们思想成就的继承和发扬,是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结晶。不仅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独树一帜,而且在世界哲学史上与西方古典哲学竞相媲美;是飘扬在淮南八公山上中国古代哲学的一面旗帜。

《淮南子》哲学体系中的最高范畴是“道”。它所谓的“道”是一种混沌未分的“气”,这种“气”散而为万物以后,它自己已不独立存在,而是消融在万物之中,转化为万物。这是《淮南子》哲学对“黄老道学”的继承和超越。《淮南子·天文训》开篇就这样说道:“天地未形,冯冯翼翼,洞洞灟灟,故曰太昭。道始于虚霩,虚霩生宇宙,宇宙生气。气有涯垠,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清妙之合专易,重浊之凝竭难,故天先成而地后定。天地之袭精为阴阳,阴阳之专精为四时,四时之散精为万物。积阳之热气生火,火气之精者为日;积阴之寒气为水,水气之精者为月。日月之淫为精者为星辰。天受日月星辰,地受水潦尘埃。”

这意思是,天地还没有形成的时候,混混沌沌,无形无象,所以叫做太昭。“道”最初的状态是清虚空廓,清虚空廓演化出宇宙,宇宙产生出元气。这种元气是有一定的边涯和形态的,其中清明部分飘逸扩散形成“天”,浊混部分凝结聚集形成“地”。清明部分的气汇合容易,浊混部分的气凝聚困难。所以“天”先形成,而“地”后定形。“天”和“地”的精气融合起来产生了“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的精华融合集中产生“春秋冬夏”四季,四季各自的精气分散产生万物。阳气中的热气积聚便产生了火,而火气的精华部分形成太阳;阴气中的寒气积聚便产生了水,而水气的精华部分形成月亮。太阳、月亮溢出之气的精华散逸为星辰。天空容纳着日月星辰,大地承载着水潦尘埃。

这段话比较清晰地表达了《淮南子》的宇宙自然观,它所说的“道”作为世界的原初状态,经历了“虚霩”、“宇宙”、“元气”三个阶段,而“元气”则是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道”作为“气”演变分化出宇宙万事万物。对于“道”,《淮南子·天文训》又进一步解释说:“道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而为阴阳,阴阳合和而万物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意思是说,道初始于混沌不分的“一”,但“一”还不能直接产生天地万物,所以要从混沌不分的“一”中分化出“阴阳二气”,“阴阳二气”交和便产生万物。因此说:一产生二,二产生三,三产生出万物。可见,“一”就是“道”,是混而未分的原始状态,而万物是“阴阳二气”交合的产物。这说明“道”是物质自然界的原始材料,不是超自然的虚无。

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先秦以前的哲学称“天”或“天地”为自然,从《淮南子》始才有对宇宙概念的精确表述。《淮南子·齐俗训》中说:“往古来今为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宇宙便是物质世界,便是自然界,自然观即宇宙观。“道”是宇宙观的最高哲学范畴。

因此,《淮南子·天文训》不仅对自然天象有关的物候、气象、农事、政事及反常气候做了论述,认为四季是上天的官吏;太阳、月亮是上天的使臣;星辰是上天的聚会之日;虹霓是上天的禁忌,而且,集前人关于自然天象研究之精华,以宇宙自然为基础,以人与社会为归宿,第一次完整记载并论述了“二十四节气”的科学体系和哲学理论根据。

历史上的淮南大地,区域广阔,区位优越;绿水逶迤,青山环抱;承东启西,南北对流;地处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上。南北文化在此交汇,东西文明在此碰撞,是诞生“二十四节气”的肥沃土壤。

彼时,“风猎红旗入寿春”淮南国都寿春,就矗立在这八公山下,淝水河畔。依山傍水得阴阳之气,人杰地灵引龙兴鸾集。“二十四节气”的创立,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带领的学术研究团队,通过对阴阳四时,天体运行规律的探索,来为汉家王朝政权颁布“使民以时”的政令,提供科技哲学理论依据。“二十四节气”这面飘扬在淮南八公山上中国古代哲学的旗帜,从西汉以降,一直引领着中国农耕文化的方向,指导农业不违农时,按节气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中华农耕民族,赖此生生不息,蒸蒸日上。

这正如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胡适先生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中所称赞的那样:“《淮南子》哲学,不但是道家的最好的代表,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大结束。这一家的哲学兼收各家的长处,修正各家的短处,真可算是周秦诸子以后第一家最有精彩的哲学”。(张纯林)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