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首页 > 淮河文化漫谈(第三季) > 见证《惊涛》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见证《惊涛》
【字体: 】 发布时间:2022/7/20 8:36:3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022年6月25日22时40分,电视党史纪录片《惊涛》在安徽卫视首播。节目尚未播完,手机短信和微信以及电话铃声便此起彼伏,祝贺的,谈观感的,也有探寻节目摄制过程的,各类电话和信息让我应接不暇。

我的内心,波浪翻滚。《惊涛》酝酿和摄制的一幕幕,就像纪录片里一帧帧版画情景,呈现在眼前。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早在2020年春,我们就开始谋划建党百年的宣传重点。寿县是革命老区,是一块有着光荣历史的红色土地。20世纪上半叶,中共小甸集特支在这里建立,小甸因此成为安徽省党的火炬最早点燃、党的旗帜最早举起的革命圣地,从而在党的早期革命史中占有浓墨重彩的一页。追寻革命先辈光辉足迹,讲好小甸集特支红色故事,用百年历程激励后人,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正是党史学习教育的最有效方式。为此,我们将摄制《安徽省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小甸集特支》电视专题片,列为寿县挖掘当地红色资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宣传活动的主要内容。

转眼到了秋天,云淡风轻,天气凉爽,金色的稻谷铺满田畴。这一天,突然接到省文联潘小平老师电话,说要来采写小甸集特支诞生和发展情况。潘老师曾任安徽文学艺术院院长、《安徽文学》主编、安徽省作协副主席和秘书长,在文学创作方面给予我很多指导和帮助,是我一直敬仰的人。我一口答应,陪着老师拜谒安徽第一面党旗纪念园、曹蕴真烈士墓地等实地,到县党史办、档案馆查阅相关资料。过程中,潘老师说,早在2016年春首次接触到小甸集特支相关资料,就确定了要以此为主题,创作一部长篇报告文学。潘老师说,曹蕴真、方运炽等,这些最早在安徽土地上创建了党组织的人,最终都没能见到革命胜利。这些共产党人牺牲了、奉献了,今天的人们应该知道他们的存在,知道他们曾经奋斗过、鲜活过!

潘老师的话让我心生震撼。一位外地作家,居然对寿县党史这么看重,思考得如此深刻!作为地方文化工作者,我们囿于知识层面和理论、实践局限,确难达到他们的高度和深度。如果借助于外力,完成我们的地方党史研究和挖掘工作,肯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将我们正在筹拍电视专题片的计划告诉了潘老师。潘老师十分高兴,说,她正想在完善资料的基础上,先给省电视台制作个纪录片。如果可行,县电视台与省台联合摄制,优势互补,岂不皆大欢喜?

联合摄制,需要领导支持,还需要经费作保障。我不敢怠慢,马上将潘老师的想法报告了县领导。领导说,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呵!当即表态,将在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

采取“两条腿走路”办法,一方面,由省台纪录片中心牵头组建摄制班子,全面推开纪录片撰稿和前期外景摄录工作;另一方面,加强沟通协调,寻求相关单位给予帮助与支持。到年底,潘老师的《惊涛》文学本初稿完成,县台与省台的合作协议也已顺利签订。同时,省、市、县宣传部门均表态给予必要的理论指导和经费支持,省委宣传部将其列入重点文艺精品项目。

2021年3月18日,安徽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与淮南市、寿县宣传部门负责人,集聚在庄严肃穆的小甸集特支纪念馆广场,隆重举行纪录片《惊涛》开机仪式。随后,创作团队按照分镜头脚本安排,摄制工作全面展开。

纪录片《惊涛》共分上、下两集,每集30分钟。上集《星火湖畔》以小甸集特支书记曹蕴真为主线人物,从1923年冬中共安徽省境内的第一个农村党组织小甸集特支成立切入,串连起寿县早期党建中一系列重要人物和事件,突出小甸集特支在安徽省早期党建中星火燎原的历史作用和巨大贡献;下集《烽火万山》以小甸集特支中最年轻的党员方运炽为主线人物,通过对革命史实、历史细节的梳理和挖掘,再现六霍起义、瓦埠暴动等著名革命事件,展现小甸集特支对于我党军队建设的特殊贡献和重大意义。按照“以影像讲述历史,用史实传承精神”的摄制原则,创作团队北上北京,南下上海、广东,走访了数十位党史专家、学者,查找文献资料100多万字,拍摄了大量画面素材。

就在大伙夜以继日忘我工作的时候,北京、上海等地先后出现疫情,外出开展专家采访、实景拍摄的工作只能暂缓。怎么办?省台领导一锤定音:延缓《惊涛》播出计划,时间服从于质量,《惊涛》必须打造成精品!

领导的理解和支持,成为摄制组一帮年轻人的无穷动力。大伙心无旁骛,心思和精力全都集中在作品打造上。不能外出拍摄时,就在工作室里做内业。艺术表现形式上,大胆尝试进行创新和探索,巧妙运用情景再现+动画特技还原技术,赋予“小甸百年”以充分的时代感和当下性:在情景再现模式下,采用以实景为主、演员为辅、淡化表演痕迹的方式,在红色语境的氛围营造中,引领观众切身感受上世纪初年革命大潮的汹涌澎湃,感受中共安徽省第一个农村党组织中共小甸集特支人物命运的起伏跌宕;在动画特技模式下,采用在革命时期有独特历史地位的版画形式,大色块粗线条表现,淡化细节,突出情绪,有效地渲染出革命年代的情境与氛围;在音乐音效方面,虽是一部小体量纪录片,但仍然坚持了主题曲《青春》的原创,在激荡与崇高的苏俄风格的主旋律下,加入了一定的流行元素,以期得到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的喜爱与接受,一定程度地突破了革命题材、红色影像在表达手法上的单一与局限。

匆匆间,一年半时间过去了。时长1个小时的4K电视纪录片《惊涛》终于杀青。在省、市、县分别举办的专家评审会上,大家认为,《惊涛》紧扣“初心”和“使命”的时代主题,通过追溯上世纪初发生在小甸的安徽党建历史上的光辉时刻,努力发掘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展现了安徽党组织在中国共产党早期建设中的独特历史地位和贡献。无论是讲历史,还是说人物,该片都有新鲜的切入角度、多层次的展开维度、饱含情感的叙事温度。在近百年的时间跨度里,建构了一个广阔深邃的叙事空间。

6月24日,还是在小甸集特支纪念馆广场,安徽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淮南市委宣传部、寿县县委宣传部、寿县融媒体中心又在这里举办了电视纪录片《惊涛》首播发布仪式,《惊涛》总撰稿潘小平介绍了纪录片创作过程,分享了“小甸百年”给年轻的主创团队所带来的精神震撼。

6月25日,《惊涛》作为庆祝“七一”献礼片在安徽卫视首播,随后被各级视听媒体广泛转载,平面媒体的各类专家评介、记者专访持续不绝,好评如潮。(赵阳)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