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集实验区全力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五四运动’争主权,群起反帝反封建;‘红船精神’不能忘,哧咚咚,哧咚咚!……”高亢激昂的大鼓声回荡在毛集实验区梁庵小学校园,学生们坐姿端正,认真观看传承艺人的表演。日前,省级非遗——淮河大鼓书传承人岳仁宣走进毛集实验区梁庵小学校园开展非遗传承活动。
淮河大鼓书是安徽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淮河两岸流传久远,当地上了年纪的曲艺爱好者都能说出几句,甚至唱上几句,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
“淮河大鼓进校园,让我们近距离感受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不仅提升了我们对文化遗产的认知水平和保护意识,更丰富和活跃了我们的校园文化生活。”梁庵小学五年级(3)班学生石屹告诉记者。
毛集实验区高度重视文明创建工作,全区上下秉承“为民创建是硬道理、创建成功是硬任务”工作理念,全力以赴投身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要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化群众性创建工作。坚持高位推动,毛集实验区工委管委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履行包保责任,认真督促指导开展创建工作,各镇各部门认真履职尽责,狠抓工作落实。全区积极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等“五大文明”创建,全面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积极发挥典型人物示范引领作用。
毛集实验区依据《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扎实开展“八大提升行动”,坚持每月调度会商文明城市创建,研究解决文明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坚持由区创城办牵头,十四个专项创城工作组联合行动,对城区创建工作、交通秩序和市容环境等进行集中整治,对小餐饮业、商品百货业等重点领域开展环境治理。截至目前,全区共开展集中行动20余次,取缔占道和店外经营360余处、规范410余处,清理乱张贴381处、乱堆放460余处,取缔校园及菜市场周边经营摊贩400余处。
为进一步巩固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持续营造整洁、有序、优美的辖区环境,毛集实验区紧盯目标任务,严格对标对表,抓重点、攻弱点,多措并举推动文明创建再上新台阶。“戏曲进乡村”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毛集实验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文化惠民与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相结合,精心组织,大力宣传,认真筹备,组织“戏曲进乡村”开展文化惠民演出,把戏台搭在了老百姓的家门口,一连三天在焦岗湖镇曹集村为当地父老乡亲演出了6场原汁原味的推剧名戏,深受百姓喜爱。每天还未开演,父老乡亲便早早搬来凳子占好位置。表演现场观众忘我入戏,掌声此起彼伏。
送戏下乡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还有效推动了居民的精神文明建设。
“这两年村里发生了巨大变化,通村路、入户路,都有专门的工作人员管理和打扫,环境卫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不仅道路平整了,村子也变漂亮了,政府还不定期给老百姓送来各种接地气的文艺表演。”村民乐呵呵地说。
毛集实验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文明创建是塑造文化软实力、厚植环境竞争力、增强发展硬实力的重要抓手。我们将一以贯之重在平常、抓在经常,坚持城市乡村同步推进、建设管理同向发力、颜值素质同频共振,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贯穿文明创建始终,推动文明创建协调发展。”(通讯员 胡传囡 记者 刘银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