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首页 > 淮河文化漫谈(第三季) > 记忆中的大鼓书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记忆中的大鼓书
【字体: 】 发布时间:2022/6/14 10:28:31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大鼓原是黄河流域的产物,盛行于清末民初,流行于沿淮也是民国初年。

旧时,沿淮的说书艺人分高门、桂门、柴门、张门四大门类,哪门收徒弟多哪门说书艺人就多。而后沿淮仅有张、柴两大门类。张门以王永井为首(贺疃镇唐集村人,潘集区曲艺协会主席),柴门以黄元贵为首。收徒时,要发拜师帖,有引进人(介绍人),喝拜师酒,跪拜师父两个小时之多,师见徒弟心诚则灵,择日教徒进行基本知识训练,教授十三条大韵,在掌握韵脚的基础上,教授(大小钢鉴)历史知识;再学一些篇子。像情境式的《风》、《花》、《雪》、《月》,在篇子的运用上,有观堂学、观路学、男长像、女长像,都有成套的语言说唱,但根据朝代各种故事发生的地点,历史背景,穿戴不能混乱,人物的名字,官名都要说明白的。说书人可以模仿马嘶、鸟鸣、犬吠等。声音贯于其中,加上动作和相声词的利用,鼓点节奏的变化,把故事说得滴水不漏、淋漓尽致,并不断地产生高潮、低潮,听书中感觉随故事的发展或丢包袱。“倒插花”、“埋伏笔”如痴入迷。

潘集大鼓,又名说书扁鼓,道具有高鼓、三角架、鼓条(一般荆条制作)、手板(紫檀木板)、高马扎。通常是一人身背鼓板,道具简单,轻便灵活,艺人们走村串乡,不管村头场边,多在生产队队屋,随地扎场演唱,农闲演唱,农忙务农,自劳自食。唱者表演时,右手敲大鼓,左手打檀木板,板与鼓随唱腔协调动作。唱腔既吸收地方民歌小调的味道,也有沿淮唱推剧的营养。一般都是喷口就唱,唱至五句才拖腔,大部分用的都是“卧嗓子”。以丹田和腹部发气,挤压于喉部发音,于是嗓音嘶哑,使听者感到苍劲有力。

大鼓在唱腔上有快板、慢板、紧板之分。慢板有长流水,十按韵,快板有三字崩、五字凯;紧板有七字凯,呱哒嘴等。道白有连环口、阴阳口、绕口令、口技等。檀木板打起来有慢板、快板、叠板、杨板、甩板、颤板等。道白用的是地方方言,如把“刮大风”说成“刮大轰”,“二百二”说成“丫百丫”,“走路”说成“杠路”,“光脚”说成“赤把脚”,“吃饭”说成“个饭”,“凤台”说成“横台”,“儿子”说成“蛾子”等。沿淮大鼓表演时讲究闪、架、喷、贯。“闪”是表现战场上的刀枪剑影;“架”是表现人物的举止形态;“喷”是吐字口齿清晰有力;“贯”是动作和唱腔一气呵成,不可拖泥带水。

说书场子随时随地都可以扎,一般在逢集赶会的集镇上,或乡、村、大队、生产队的社屋里,牛棚里,先敲一通鼓,随听书的陆续进场,这边擂鼓者亮开嗓门说起了开场白,叫做说书不说书,先得做首诗,诗曰:“天上星多月不明,河里鱼多水不清,山上花多开不败,世间人多心不平”七言诗句,尔后加奉承话,上场来也算是四句为诗,八句为纲,十二句为美,一十六句引段钩开,挥动紫檀木板、敲起牛皮战鼓,慢缀“西江月”可就道来了哇!在战鼓紧催,准备编唱书冒子的同时,打场外来一个鼓书艺人,两人见面,互鞠一躬示谢意招呼,这时场内向场外者问:“哪门子买卖”?(意指哪门派的)回答后又问:“跑哪个字”?(指什么辈份)师傅谁个?引门人某某,来龙去脉问清后,来者坐下等着招待吃饭,这是说书艺人的旧规则。敲起战鼓接着唱:并先将来的朋仁向观众交待,诗曰:“山在西来海往东,山水流淌到处通,五湖四海皆朋友,人到何处不相逢。”这时战鼓牛皮擂响,先来两韵句,说书别问腔孬好,需得压韵合辙倒字清,对自己一点表白:开始慢慢地唱起来……

说唱之中,说者高一句,低一句,皮鼓敲起紧一阵,慢一阵,观众时而静心听着,时而哄堂大笑,加上鼓点节奏铿锵起伏变化,场内热闹非凡,乡土人家有人嘲讽地说:说书的“白日鬼”,听书的“迷糊鬼”。所演曲目有《杨家将》、《包公案》、《十把穿金扇》、《白玉龙私访》等等;现代版的方庆长编写的《老龙窝传奇》,王永开写的《大黄碗》、《翻身记》,曹成云写的《换缸》、《一掀土、一把米》。刘家岗的刘明仁(艺名刘大嘴)唱腔准,咬字清,声音能听南北村。张大英(女),(艺名大金牙),评书说的流利舒畅。潘集大鼓与淮北大鼓,皖南大鼓的唱腔、调式、语言有区别,民间有人这样写道:

以前农村不大照,

文化生活太单调,

电影戏剧看不到,

大鼓场里最热闹,

一鼓一板一鼓槌,

有板有眼有故事,

说书的凭“一张嘴”,

听书的是“迷糊鬼”。

现在是:鼓书艺人不要慌,文化部门管理响当当。(苏登芬)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