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该书以孔子的美学思想为基础,把作家创作个性的形成归结为“才”“气”“学”“习”四个方面,全面总结了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文学语言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
这样一部伟大的著作,在历史上却有过很长一段时间遭受冷落,经由清朝以及现在的研究,形成今日的诸般见解。而龚鹏程教授对《文心雕龙》研究十分深入,他于2010年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为研究生讲授《文心雕龙》,将课堂录音汇编为《文心雕龙讲记》一书。这也是他多年精研《文心雕龙》的会心之作。
龚鹏程教授是著名国学大师,获台湾中山文艺奖、中兴文艺奖、杰出研究奖等诸多奖项及台湾校园十大名师称号。他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担任特聘教授,有《文学散步》《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中国文学批评史论》等一百六十多种专著。《文心雕龙讲记》从刘勰身世入手,梳理了刘勰在传统礼法下的文论及其脉络,及他在文学观、文学史观、文体论等各方面的主张,并将其与《诗品》等进行比较,对当前文学理论研究进行深入反思。
多年以来,很多名家大儒对《文心雕龙》进行了深入研究,例如章太炎、刘师培、范文澜、黄侃、王元化等,都对该书提出自己的主张。如果仅是站在这些“巨人”的肩膀上,了解他们的观点,那便没有太大的意义,也绝无新意。龚鹏程凭借自己对中国文化的深入了解和潜心钻研,对《文心雕龙》提出自己的看法。他的治学体悟,融汇古今;其治学方法的介绍,也颇具方法论的启示意义。
一些学者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破除礼法的时代,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龚鹏程认为,六朝不但不是一个破除礼法的时代,反而是一个最讲究礼法的时代。在这样重视礼法的时代,有些贵族的一些放荡行为和闲聊悬谈都是主流中的“浪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五经对《文心雕龙》有重要影响,他的根底在经学,写这本书的目的也是要阐发经义。这就从本质上抓住了《文心雕龙》的根本所在。学者的高明之处在哪里,为何我们要听专家的讲座?答案就在这里。读者可以看到本书作者用翔实的史实资料和权威论据,对一些流传甚广的观点加以驳斥,从而学习到更多知识,达到正本清源的效果。
龚鹏程认为,治学与研究要建立在深入探究原始资料的基础上,而不能在学习二手材料的基础上下结论。有的时候,即使看原著都会产生误读。对此,作者列举了有人误读《文心雕龙》的例子。同时,在本书中,作者对重点篇章逐篇分析,深入探究其文本思想,在反映刘勰文学史观的重点篇章《时序》篇,更是达到逐段分析的程度,最终得出自己的结论。《文心雕龙讲记》还谈到目录学和“源流”,这种溯本求源的方式是龚鹏程研究《文心雕龙》的主要方法。所以,他所做出的结论很有说服力和代表性。
《文心雕龙讲记》一书逻辑严谨、层层推进,深刻阐述了《文心雕龙》的流传与影响,在充分剖析中探究该书的深意所在。龚教授讲《文心雕龙》更是以该书为引,教人如何读书、读人、读世、读理,这也是阅读该书的最大收获。(朱延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