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专题报道 > “内外兼修”让大通更具颜值与气质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内外兼修”让大通更具颜值与气质
【字体: 】 发布时间:2021/10/28 9:29:58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以前,徐先生前往大通区政务服务中心办事,都会为去哪儿停车而心烦。最近,他发现附近道路一侧新施划了机动车泊位,停车变得很方便。

停车难是个民生问题。今年以来,大通区在城区统一施划了机动车泊位120处、非机动车泊位750处,集中清理停车泊位障碍物106个,有效解决了城区停车难问题。

爱上一座城,始于颜值,终于品质。

今年以来,大通区坚持“一把手”带头干、亲自抓,设立12个专项工作组,健全完善区级领导包保乡镇(街道)、区直部门与村(社区)结对共建机制,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体系。坚持聚焦基础设施、提升城市能级,聚焦环境整治、提升城市形象,聚焦便民惠民、提升服务效能,聚焦习惯养成、提升文明素养,扮靓“面子”,做实“里子”,让大通更具颜值与气质。

“梳妆打扮”,让城市颜值更高

基础设施是文明城市的“筋骨”。

大通区聚焦基础设施,提升城市能级。持续完善城乡道路建设,推进中兴路、206国道改扩建,启动了九连路、九龙岗路等东部路网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制,今年实施县乡道养护工程15.428公里。开展老旧小区改造,投资1046万元对洛河小区、粮站家属房和铁路家属区3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惠及群众423户。改造提升城乡污水管网,完成了民主路、田大南路等市政污水管网改造,完成了洛河镇城区污水主管网建设,王庄村、洛河村片区污水收集管网工程即将完工,全区乡镇政府驻地污水管网实现全覆盖。

市容环境是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今年以来,大通区突出“四大整治”,全面优化城市文明环境。

整治交通秩序。该区深入开展“车辆规范停放、文明交通出行、交通设施完善”专项治理,仅9月份,就累计劝离违停机动车246辆,拍照查处违停车辆161辆,拖离占压人行道机动车16台、非机动车24台;加强摩托车、电瓶车管理,办理摩托车驾驶证考试业务500起,发放摩托车牌照300个、电动车牌照4500个。

整治经营秩序。该区持续开展重点路段占道经营、出店经营专项整治,仅9月份以来,就开展集中整治行动4次,共取缔店外经营113处、店外堆放45处、流动摊点82处、店外洗车3家,清理沿街乱堆放物品32处;规范市场秩序,查处假冒伪劣商品案件10件,办结食品案件20件。

整治市容市貌。该区落实“门前三包”责任,签订《城市市容环境卫生责任书》72份;加强城区道路保洁、冲洗降尘力度,按照50-100米的间隙合理设置垃圾桶,主次干道累计摆放垃圾桶824处,覆盖率已达到90%以上;加强养犬管理,开具当场处罚决定书38份,批评教育整改各类不文明养犬行为71起,捕获流浪犬只50余只,办理养犬证400余个。

整治广告店招。仅9月份以来,全区就拆除违规设置店面招牌6块,拆除破损店招8块;拆除各类墙体、电杆违规设置广告宣传条幅、标牌51处,取缔落地灯箱、宣传牌16个,拆除沿街大型户外广告破损画面3处。

涵养“精气神”,让城市气质更美

每个工作日的早高峰和晚高峰,在大通城区主要道路岔口,都能看到头戴小红帽、身穿红马甲、手持文明劝导旗的文明交通劝导志愿者正指挥着市民有序地过马路。从今年6月起,该区陆续组织130余名志愿者在城区主要路段开展文明交通劝导,推动市民文明行为养成。

一个城市的魅力,不仅在于外表,更在于内在精神。

大通区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抓手,使文明好习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持续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依托区、乡、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健全现代志愿服务体系,目前全区志愿者注册人数达26005人,注册志愿者团体114个;建立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点22个,志愿服务队69个。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今年先后评选“大通好人”10人、“学雷锋活动示范点”10个、“岗位学雷锋标兵”11人、“最美家庭”15户、“最美婆媳”12户。推进社会诚信建设,开展诚信行业、诚信单位、诚信示范街区、诚信经营示范店等主题实践活动,评出诚信单位3家、诚信示范街区1个。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广泛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引导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聚焦便民惠民,提升服务效能。该区围绕提升群众满意度,着力抓好“三大服务”。抓好窗口服务,在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立7×24小时自助办理服务区,开设24小时服务专线提供指引、咨询等服务,税务、人社、医保、公安4家单位窗口试行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抓好社区服务,建设家长学校、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完善养老托幼、文化体育、医疗卫生、残疾人服务等配套设施,新增小区充电桩、文明晾衣架等便民设施,完善“一站式”便民服务功能,构建社区“15分钟生活圈”。抓好公共文化服务,今年以来,全区共计开展文艺演出26场次、培训讲座61场次、读书活动5场次、展示活动5场,打通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用文化浸润心灵、点亮城市文明之光。(记者 朱庆磊)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