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乡村振兴在行动 > 茨淮新河岸边黄蜀葵花开满地“金”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茨淮新河岸边黄蜀葵花开满地“金”
【字体: 】 发布时间:2021/9/26 8:23:27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晨曦微露,来到贺疃镇古路岗村黄蜀葵种植基地,满眼是一片黄灿灿的花海,一朵朵黄蜀葵花修长而挺立,花朵大而娇艳,一阵阵清香拂来,沁人心脾,竞相开放的黄蜀葵成了茨淮新河岸边一抹靓丽的风景。

眼下,40多亩黄蜀葵进入收获期,十几个村民有说有笑地在基地里采摘鲜花,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我每天都来这里帮忙,鲜花要在当天清晨及时采摘掉,否则很快就会凋谢,从早上5点干到8点,我们十来个人现在每天早上能采400-600斤鲜花,每天能卖五六百元哩!”村民李大姐轻摘慢放每一朵艳丽的黄花,开心地笑起来。黄蜀葵又名秋葵、棉花葵,花期在8月至10月,是一种靠采摘鲜花入药、做食品的草本植物,浑身是宝,花、茎、根都能派上用处,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村支部书记倪敏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黄蜀葵2个多月的花期,40多亩地能采摘5万多斤,产值达到6万多元,种粮食只有4万多元产值,黄蜀葵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为持续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壮大村级集体收入,省派第八批乡村振兴工作队与古路岗村支两委一道,想方设法谋发展,积极拓宽集体经济增收渠道。尤其是村支书记倪敏,通过智农平台,百度等网站深入学习研究现代农业,钻研科学种植的知识,寻找适合古路岗村发展的路子,发现村子离亳州市中草药大市场较近,由于地缘相近种植中草药应该可行。

说干就干。经过一番外出实地考察学习,去年试种了6亩地,一举获得成功,增收3000多元。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今年村里流转土地40多亩大规模种植,现在每天近600元的固定收入稳稳落袋。

立足资源优势,聚焦特色产业,除了发展黄蜀葵种植,古路岗村还利用闲置大棚,和亳州市事成中药材种苗销售公司签订了黑参供销合同,今年种植50多亩黑参,目前长势喜人,10月即可进入收获期,一亩地可产6000多斤,保守估计每亩地纯收入能达到5000元。

据测算,因为黄蜀葵和黑参两样特种农业种植,古路岗村今年能增加村级集体收入5万元。在这接近100亩的种植基地里,有13户脱贫户参与发展,中药材的种植让他们的钱袋子鼓了起来,每人一年能增收3000多元。

接近中午十分,土生土长的脱贫户计平友骑着电瓶车卖完今天采摘的黄蜀葵回来了,“一天一卖,风雨无阻,新鲜的黄蜀葵拉到蒙城县立仓镇上去卖非常走俏,中药加工厂一把收购,今天卖了500元,一天来回一百里路,俺一点都不觉得累。”计平友告诉记者,他家曾因人口多,是因学致贫贫困户,近两年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迷上了经济作物种植,不仅脱了贫,还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今年村里的中草药种植基地里有他家13亩地,一年能增收二三万元。

尝到了甜头,计平友的干劲更足了:“我家有70多亩地呢,明年就扩大种植规模,种上50亩的黄蜀葵和黑参,一年增收10万元不是梦!”计大哥的计划里,明年能带动20户村民一起种植,和乡亲们走上共同致富的康庄大道。(记者 周 玲)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