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追梦人和你一起畅听尊师重教好声音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守得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
在第37个教师节翩然而至之际,我市举行教师节表彰大会,对150名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和50个教书育人先进集体进行表彰。而每一个先进都弘扬着新时代教育正能量,传播教育好声音,带给人充满温情的感动、守护、敬畏与弘扬。
遵循好教师的为师之道
——每个先进,带我们透过历史烟尘,回首教师传承创造人类文明的传奇。
“人伦之楷模,万世之师表”。
春秋鲁国,在周游列国14年之后,68岁的孔子回到了故乡,抖落风尘和疲惫,欣然开讲,成为一位“全职”教师,立就“万世师表”的伟岸身姿,这一年是公元前484年。几乎在同一时期,在遥远的希腊,苏格拉底正在广场上、庙宇里、作坊里向他人传授知识,为造就治国人才成为一名“义工”。
两段历史故事,同样光辉典范。透过这一遥相呼应的历史画面,我们看到了作为教师光辉典范的孔子和苏格拉底的知识、智慧和德行。东西方时空交织的文化底蕴,注定教师从诞生之日起,就担当起再也放不下的人类文明传播的重任。
古老而新鲜、平凡而崇高、清苦而充实,注定会与教师这一光荣职业“长相厮守”。
如今,作为全市3.9万余名教职工中的一员,在时代的变迁中,他们也赋予教书育人这份天职更丰富的内涵。
致敬好教师育人之道
——每个先进,带我们透过点滴日常,看到教育人坚定的信念、广博的学识、饱满的爱心。
“铺路石”“引路人”“大先生”……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好老师的定义。
教师职业的两端,分别连着过去与未来。过去那端,是前人留下的浩如烟海、郁如邓林般的文明成果;未来那端,则是尚未启蒙、有待教化的年轻生命。将过去的文明传递给未来的希望,考量着教师的担当与胸怀、能力和智慧。
而他们通过了考验,且可感可触、可学可做!
他美在坚守!
田家庵区庞岗小学教师、校长芦海执教11年,每天来回70公里上班,他把青春最宝贵的时间都给了乡村学校。当熟悉的教师一批一批离开了这里,奔向了新的行程时,顿时,这座村落里的校园,就显得格外的孤单起来。但他始终没有成为那其中的一员。
也许他天生一副初心安分——更愿陪伴乡村的孩子。“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芦海坚信,只要付出得足够多,每个学校、每个孩子都能更加出彩。也正是因此,11年里他让2所农村小学起死回生。
她美在奉献!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首《苔》,是淮南四中教师张书涵最喜欢的诗。她,万里援疆,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大幅提高了受援学校学生的成绩;组织教研活动,辅导多名青年教师获奖,带动当地教师专业成长;走访贫困户,为精准扶贫做好基础性工作,促进民族团结;主动担当,白天是抗疫志愿者,晚上为受援学校录制视频课。她以实际行动捍卫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他们美在热爱!
淮南卫生学校教师闪玉章,筑梦职教静待花开,扎根职业教育33年,从事班主任工作32年,她对学生如师、如母、如友,始终坚持自己做孩子们健康成长道路上“一盏明亮的灯”。为更好促进教学水平,坚持妇产科临床工作,把每一堂课都当成一场重要的演出,做好一切准备,奉献精彩。
不难发现,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是他、她、他们的最大的共同点。正是凭着这份热爱,他们心无旁骛钻研教学,让孩子们更好地在教育中汲取成长的力量。
弘扬新时代尊师之风
——每个先进,带我们透过敬重实意,看到尊师重教风尚始终在传承中闪耀,在闪耀中传承。
教师节一年只有一天,尊师重教必须是每一天!
多年来,我市始终弘扬尊师重教传统,努力实现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
在新时代,尊师重教的风尚比过去受到更多鼓励。
这风尚,是一种温暖——
“任何光辉的职业都需要坚实的支点。我们唯有把礼赞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方能真正彰显全社会尊师之意、重教之心,方能保障教师在筑梦的道路上慨然前行!”同往年一样,今年教师节,市几大班子领导将亲自走访慰问教育工作者。他们提出,“要满腔热情关心教师,关心教师健康,维护教师权益,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
在新时代,尊师重教成为一种向着未来的奔跑。
这风尚,是一种传递——
8月28日,市教体局举办了“弘扬好家教、传承好家风”师资培训班。参加培训的老师和家长纷纷表示:“要培育良好家风,给孩子以示范引导!同时,家长要尊重学校教育安排,尊敬老师创造发挥,配合学校搞好孩子的学习教育。”
9月1日上午,我市多所学校组织新教师面向国旗,面向学生进行宣誓。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内容之一,宣誓着重明确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对学生的承诺!
9月10日晚上,全市开展“为教师亮灯”公益活动,全市各县区地标建筑及大中小学的电子显示屏滚动出现“老师,您好”的字幕。
如今,尊师重教正在规范化、制度化引领下成为一种行为自觉。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一代代教师担起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使命,担起筑梦人的教育职责。尊师,亦让教育之光代代相传、薪火不灭,汇聚起向一代代学子“传授己知、更新旧知、开掘新知、探索未知”的磅礴力量……(记者 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