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感谢大通区工会的帮扶,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让我的家庭走出困境、回归正轨,过上幸福的生活!”回想起这些年的帮扶之路,张磊(化名)不禁热泪盈眶。
张磊是大通区一名乡村小学教师,早前患有高血压、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家庭随之出现变故。张磊父母都是农民且年迈多病,与张磊一同生活,父母患有高血压等疾病,没有经济来源,都要长年吃药。张磊的孩子患有白癜风,治疗花去10多万元。2018年9月,张磊的孩子被淮南师范学院录取,学费、生活费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大通区工会、大通区教育体育局工会了解情况后,帮助张磊家庭申请了生活救助、医疗救助、金秋助学以及助学贷款,解决了燃眉之急,让这个家庭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情系职工冷暖,助力解困脱困。近年来,大通区工会全面落实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目标任务,综合施策,严把“三关”,用心帮扶,取得明显成效。2016年以来,大通区建档的城市困难职工共68人。2020年底,全区共有58人实现脱困。2021年以来,有1人脱困,目前在档困难职工9户。近日,大通区工会荣获全省“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中作出重要贡献集体”荣誉称号。
成绩的背后,是艰辛的努力和汗水的浇灌。一个个困难职工家庭在大通区工会的帮扶下,生活越过越好。
严把识别关,确保建档精确。大通区工会规范困难职工档案,实现动态管理。坚持每季分期分组开展入户走访,核查城市困难职工家庭情况,结合民政部门的信息比对结果,对符合建档条件的人员,按照“应建尽建”原则,纳入困难职工档案。落实梯度帮扶,建立了全总级、省级、区级三级困难职工档案管理体系,将相对困难又确需帮扶的城市困难职工纳入区工会送温暖档案,实现困难职工“应帮尽帮”。
严把施策关,确保帮扶精准。大通区工会制定了《关于做好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实施办法》,及时建立了区、乡镇、基层工会三级帮扶联系人制度,以户为单位,将在档城市困难职工与工会干部一一对应,通过不定期走访,真正做到走访困难户、了解困难户、与困难职工做朋友。对脱困后仍然相对困难但达不到建档条件的,纳入区工会送温暖档案,并进行及时救助。区工会积极协调民政、人社、医保、教育等部门共同商讨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对策,形成帮扶合力。对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但未实现就业的城市困难职工,推动纳入政府就业扶持体系,积极提供就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近三年来,区工会联合区人社局、工业园区共组织就业培训34期1455人,召开招聘会4场,提供就业岗位千余个。减轻城市困难职工医药费用和大病费用负担,2017年以来,对6户在档困难职工实施医疗救助,发放救助金1.83万元,将8户建档城市困难职工纳入工会医疗互助保障。落实“金秋助学”工程,将城市困难职工家庭就学子女纳入国家“奖、助、贷、勤、减、免”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覆盖范围。在开展关爱农民工、关爱环卫工、夏送清凉、冬送温暖等服务项目中,对城市困难职工优先考虑、优先覆盖、优先保障,帮助解决城市困难职工生产生活难题。2017年以来,大通区工会用于“四送”资金达48万元。
严把出档关,确保退出精准。大通区工会定期调查走访,对不符合全总、省级建档条件的城市困难职工,在启动出档程序前,工作人员先入户宣传工会困难职工帮扶政策和条件要求,寻求职工的理解和支持,然后由困难职工提出退档申请,经基层工会入户核实,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审核确认,公示无异议后,对城市困难职工给予脱困处理,实现困难职工规范出档、满意脱困。对出档的城市困难职工家庭仍需帮扶的,根据长效帮扶机制有关要求纳入区级送温暖档案管理。2016年以来,全区共注销、脱困职工59人,纳入区级送温暖档案管理的7人。2018年以来,区工会共慰问不在档困难职工372户,发放慰问金21.7万元;慰问一线职工和困难企业12家,发放慰问物资共计8.45万元,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城市困难职工的心坎上。(通讯员 潘雪洁 记者 朱庆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