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平安淮南建设 > 涓涓滴水汇流涌大江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涓涓滴水汇流涌大江
【字体: 】 发布时间:2021/8/12 11:01:56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潘集区架河镇志愿服务为社会治理注入源源动力

“你调解过之后,我俩都想通了。”这是许克礼矛盾调解志愿服务队在化解矛盾纠纷的一个场景。今年6月,因土地流转问题,潘集区架河镇小郢村许克权、许瑞红发生纠纷,许克礼矛盾调解志愿服务队负责人许克礼主动上门调解,最终矛盾双方达成了共识。

近年来,潘集区架河镇建立了以妇女志愿服务队、党员志愿服务队、五老志愿服务队、新时代文明志愿服务队为代表的25支志愿服务队,推动社会服务从传统被动式向积极主动式转变,探索出一条基层社会治理新路。

搭建平台,志愿服务融入共建共治

架河镇将志愿服务纳入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通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开展广泛深入、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培养人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引导群众树立正确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将志愿服务作为群众参与平安建设共建共治的重要渠道,架河镇积极寻找志愿服务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切入点,通过多种途径方式,承接政府部分社会管理职能,让更多群众加入到社会治理活动中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参与感。

“志愿者+”,多方发挥服务功用

“志愿者+政务服务”为群众解决办事难的问题,架河镇以新时代文明志愿服务队为试点建立了“志愿者+政务服务”工作模式。截至7月底,已完成上线镇级事项154条,村级事项68条。

推行“志愿者+矛盾调解”,近年来,许克礼矛盾调解志愿服务队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成功化解各类社会矛盾300余起。

“志愿者+铁路联防”开展铁路巡查活动,着重观察铁路防护网是否存在损毁、两侧安全线区内是否存在违建、雨天下穿涵洞是否存在积水等状况。今年以来,架河镇在铁路护路志愿者服务队的帮助下,共完成铁路安全隐患排查整改20余处,确保了架河段铁路平稳安全运行。

开展“志愿者+平安建设”,充分发挥当地乡贤的引导作用,成立五老志愿服务队,与政府工作人员一同入户开展矛盾摸排调解与知识宣传,推动了平安村、平安乡镇建设,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对政法机关的满意度“双提升”。

“志愿者+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架河镇武庙村在全市率先成立妇女议事会,充分发挥妇女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和监督的主动性,重点围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等方面开展工作,整合各方资源,与司法、调解委员会等加强配合,切实维护了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志愿者+N”备受关注,在防汛救灾中,志愿者组建防汛志愿服务队伍,转移撤离、巡堤排险,为夺取防汛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做出积极贡献;在秸秆禁烧中,志愿服务队自发参与田间地头值班值守,为守护蓝天碧水贡献了力量。

“四项机制”强化志愿服务保障

架河镇严格落实领导包队制度,定期邀请上级对口业务部门骨干人员开展集中授课、实操训练、相互交流等活动,对志愿者的基本技能、志愿理念、服务纪律、专业能力进行全方位培训。

建立协调工作制度,主动建立和完善以综治中心为主导,文明办、团委、妇联配合、各部门分工负责、社会积极参与的志愿服务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建立正向激励机制,通过定期开展评优评先,对发挥良好作用的志愿服务队和志愿者进行集中表彰完善物质激励;通过上级推介、本级宣讲等方式对志愿服务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进行深入宣传,形成“奉献-激励-奉献”的社会治理良性闭环。完善监督体系建设,建立了行政监督、媒体监督、社会公众监督“三位一体”监督管理模式,规范志愿者及志愿服务队的“言行举止”,从而保障志愿服务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使志愿服务真正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强大力量。(记者 刘银昌 通讯员 杨二陆)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