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平安淮南建设 > 画好“同心圆” 筑牢“奠基石”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画好“同心圆” 筑牢“奠基石”
【字体: 】 发布时间:2021/7/23 10:47:1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我市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这种巡回法庭让群众现场感受到庭审的效果,感受到法律的威严,是很好的法治宣传方式,备受群众欢迎。”近日,刚刚开过巡回法庭的潘集区人民法院法官余占胜告诉记者。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中,紧密结合淮南实际和市域特点,坚持系统观念抓统筹,坚持法治思维求创新,坚持强基导向打基层,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坚持系统观念,打造市域社会治理“同心圆”。市委、市政府将“建设平安淮南,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写入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特别是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进行专题谋划,坚持系统思维,抓好顶层设计,强化高位推进,健全四大体系,即健全领导体系、健全制度体系、健全责任体系、健全工作体系,联合淮南师范学院成立“淮南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院”,借助高校人才资源优势,推进高校理论学术成果与地方平安建设深度融合,打造“淮南样板”。

坚持法治思维,打造市域社会治理“新品牌”。打造三大法治品牌。厚植土壤,打造法治宣传品牌,率先推行“一村一法治阵地”做法,打造法治宣传长廊;深入挖掘《淮南子》传统法律文化资源,培育“豆娃说法·三下乡”等地方特色法治文化品牌,为群众搭建学法舞台,开设农民法治学校,培养农村法律明白人16157人、法治带头人2013人;力量下沉,创新法治服务品牌,全面推行“政法委员+综治中心+基层网格”治理模式,推动“三官一律”(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6000余名专业法律服务人员进网格,基本实现解决诉求“不出格”。

坚持强基导向,筑牢市域社会治理“奠基石”。打造基层治理平台,学习借鉴“安吉经验”,建成县乡村三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1198个,整合三个中心(综治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打造“一站式”解纷服务平台,98%以上的矛盾纠纷通过三级中心成功化解,初步实现老百姓有了矛盾纠纷“只跑一地”。上半年,共排查矛盾纠纷3976件,调解3876件,调解率97.48%。用活基层自治组织。开展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建设,加强对村级“小微权力”的运行监督。推广“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引导法律顾问和公证机构积极介入“两委”换届等重要村务,着力提升基层自治组织的法治水平。先后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9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67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266个,大力推进无讼村(社区)创建,命名挂牌“无讼村(社区)”320个,持续提升基层运用法治思维处理事务的能力。建强基层治理队伍。市综治中心明确为正科级编制,核定事业编制5名,招录的4名人员已正式到岗;县区综治中心按照副科级机构设置,落实了事业编制(县不少于5名、区不少于4名),8个县(区)级综治中心现已核定事业编制32名,人员已经到位。全市90个乡镇(街道)全部落实了专职乡镇政法委员并落实政法津贴。村(社区)综治中心至少有1至2名专兼职人员负责日常工作。全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3568人,全市已在系统注册实名认证志愿者575458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6.49%,全市90个街道(乡镇),274个社区、829个村按照200—300户的标准共划分基础责任网格7753个,确定网格员11775名,打破现有社区(村)工作人员身份界限,实现统一管理、统一职责、统一考核奖惩。开展基层平安创建。在全市深入开展“平安村(社区)”“平安校园”“平安家庭”“平安企业”等系列创建活动,形成点线面同步发力、全社会共同参与,县区平安创建率达到90%以上,乡镇(街道)平安创建率达到95%以上,村(社区)平安创建率达到95%以上,平安家庭创建率达到85%以上,平安医院创建率100%,平安学校创建率100%,平安单位创建率100%,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记者 刘银昌 通讯员 吴文波 周守利)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