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我们一定选择有贷款资质的正规金融机构贷款,不要轻信没有资质的非正规公司发布的‘无利息、无担保、无抵押’等虚假宣传广告。一旦发现遭遇‘套路贷’,要及时向警方报案,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日前,位于田家庵区一位遭受“套路贷”的受害者余先生告诉记者,回忆起被“套路贷”缠身的经历,他仍心有余悸。
“双提升”工作开展以来,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会同市公安局、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市场监管局、人民银行淮南市中心支行、淮南银保监分局等部门,紧盯金融放贷领域突出问题,有效打击整治非法放贷、“套路贷”等违法犯罪,在线索上有突破,在打击上有力度,在治理上有成效,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得到很大提高。
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坚持源头防控,打早打小强预警,会同市市场监管局出台《关于投资类市场主体注册前联合评估制度》,主动研究投资类市场主体准入和监管工作有关问题,加强源头管控;发挥大数据监测作用,扫黑除恶斗争开展以来,该局利用大数据手段共监测全市各类企业21135户,发现高风险企业144户,及时进行实地核查,依法处置;加强资金异动监测,推动全市金融机构围绕“套路贷”、非法网络借贷、非法集资等涉黑涉恶违法犯罪活动,加强黑恶资金监测和人工甄别,建立涉黑涉恶信贷风险专项预警制度,全面掌握全市金融机构涉黑涉恶信贷风险状况。
该局开展专项整治,行业清源有实招,聚焦地方金融领域突出问题,积极创新工作措施,采取“扫楼”“扫街”方式,对涉嫌非法集资、非法高利放贷等金融乱象进行全方位整治,及时铲除风险隐患,推动金融秩序更加规范、金融风险有效防控、金融生态持续优化。
组织各县区、各部门对辖内商务楼宇、沿街门面房等人流量较大的场所进行全面清查,大力整治非法集资、非法放贷等金融乱象;开展涉非涉稳风险专项排查活动,坚持重点整治、源头治理,清理排查、依法打击,深挖金融放贷领域涉黑涉恶线索;开展投资公司专项排查,对全市企业名称中含“投资”字样的经营主体进行全面排查,共排查各类投资公司195家,对存在失联、空壳等问题的,由市场监管局将其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存在涉黑涉恶行为的,及时移交相关部门处置。扫黑除恶斗争开展以来,该局共向公安部门移送金融放贷领域涉黑涉恶线索16条。
贴近基层,扫楼扫街有“深度”。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会同市场监管、公安、人行、银保监等部门出台《“扫楼”“扫街”整治金融乱象行动方案》,坚持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压紧压实县区政府工作职责,对辖内楼宇、街道开展“地毯式”排查,确保扫楼扫街专项行动不留死角、不留盲区。贴近一线,风险排查有“广度”。金融监管、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协同联动,县区政府发挥网格化管理优势,对每一条街道、每一座楼宇开展排查,重点对各类投资理财公司、财富管理公司等涉嫌违规经营的企业开展现场排查,确保风险排查横线到边、纵向到底。贴近群众,安全防控有“温度”。将扫楼扫街专项行动与防范非法金融宣传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深入群众开展宣传教育,切实提升群众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引导广大群众对非法金融活动能识别、不参与、敢举报,从源头上遏制金融乱象的蔓延,切实维护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
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负责同志告诉记者,下一步将落实长效机制,持续加强与公安、市场监管、人民银行、银保监等部门联系,落实长效机制;注重宣传教育。建立健全常态化的宣传教育机制,进一步提升群众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强化监测预警,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和网格化管理方式,对涉黑涉恶线索及时移交市扫黑办,力争做到风险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地方金融领域违法违规行为。(记者 刘银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