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水源地得到保护,让我们的生态环境确实取得了大变样。建设生态优美、环境和谐、山青水秀新凤台是我们的共同心愿。”居住在凤台淮河岸边的市民岳翠河告诉记者。
曾几何时,凤台县淮河沿岸出现众多码头,位于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环保、公安、海事、交通、城管、河道等部门开展多次联合集中执法行动,出动警力600余人次,参加行动人员2000余人次,拆除码头泊位50余个,沿淮码头泊位全部拆除,物料全部清除。这是我市清理饮用水水源地乱建乱排的一个典型案例,受到群众的好评。
市生态环境局切实把“双提升”工作作为提升工作质效的重要抓手,沉下心来、扑下身子,走进群众、服务群众、引导群众,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在统筹推进“双提升”中践行初心使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该局共对58起环境违法案件是否涉黑涉恶进行联席会议研判。同时加大行业问题查处力度,各类突出环境问题全部见底清零。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行动中共排查出12个生态区域违法违规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成;排查出煤系固体废物问题122个,全部整改完成;排查出79家问题汽修企业全部整改完成;排查出67家“散乱污”企业已全部完成清理整治;排查饮用水水源地112个,发现饮用水水源地乱建乱排类问题5个,全部整改完成;排查出工业企业噪声扰民问题6个,全部整改完成。
夯实监管责任,精准把握重点
以行业治乱为抓手,确立了四大整治方向,即:生态区域违法违规问题、饮用水水源地乱建乱排问题、非法转移倾倒固体废物问题、“散乱污”企业非法生产问题。同时,结合中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市政府和市扫黑办反馈问题以及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在做好四大问题专项整治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噪声扰民问题专项整治。出台《关于印发工业企业噪声扰民问题专项整治方案的通知》,明确工业企业噪声扰民问题整治行动时间节点,并建立动态更新、立查立改、边查边改的工作机制。以市环委办名义制定并印发《关于明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任务分工的通知》,确立了社会生活噪声、工作噪声、交通运输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的整治责任主体,实行多部门协同联动,合力推进噪声扰民问题整改。结合淮南本地实际,在对非法转移倾倒固废问题的整治中突出了煤系固体废弃物和汽车机修行业危废非法转移两大重点内容。把沙场、采石厂、水泥厂及搅拌站等工矿作业和工矿企业内部粉尘污染问题及“十小”企业环境污染问题一并纳入“散乱污”专项整治。
多措并举发力,抓牢做实结合文章
把长效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贯穿于污染防治攻坚战全过程,融合于各项环保专项行动,做到与突出环境问题整改相结合、与日常执法监管相结合、与信访举报相结合、与环境违法案件查处相结合。把涉黑涉恶线索研判作为行政处罚案件的规定动作。同时还以环境信访、环保督察和重大案件挂牌督办等工作为抓手,推进涉黑涉恶问题查处和行业清源治乱。在此过程中及时向有关单位和企业指出加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建议,及时调整完善监管制度措施。对日常监管不到位,导致黑恶势力滋生蔓延或问题反弹的,实行责任倒查,严肃问责。
注重源头防范,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为实现扫黑除恶工作常态化要求,市生态环境局制定《“行业清源”常态长效机制工作方案》和《淮南市生态环境领域扫黑除恶长效机制工作方案》,突出对具体环境问题、生态薄弱环节和群众反映较多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常态化整改和机制的建立健全。同时,在生态环境领域分类建立长效机制,分别建立自然保护地、饮用水源地、固体废物、“散乱污”、噪声污染五大专项整治长效机制,细化专项治理“施工图”“时间表”“行事历”,确保常抓不懈、长效常治、长治久安。(记者 刘银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