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庆祝建党100周年 > 执生态之笔,绘青山绿水大通最美画卷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执生态之笔,绘青山绿水大通最美画卷
【字体: 】 发布时间:2021/6/23 8:37:45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大通区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坚定不移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大力推进绿色发展,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五年来,全区PM2.5平均浓度下降35.59%,空气优良率提高24.6%。投资4099万元完成12公里污水管网建设任务,乡镇政府驻地污水管网实现全覆盖,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人民群众生活的家园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打好蓝天保卫战,让天空更蓝空气更清新

“近年来,大通的蓝天越来越多,空气越来越清新,城市道路变得更整洁,我们常规清洗车辆的次数都明显少了许多。”大通街道居民王先生说起空气质量的改善,十分感慨。

“空气越来越清新”是居民对大通空气环境质量改善的中肯评价。“蓝天幸福感”不断提升的背后,是大通区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的绿色行动。近年来,大通区全面落实“五控”举措,实施全年常态化秸秆禁烧和禁燃禁放,实现“零燃放”,大气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一组数据可以作为佐证。“十三五”期间,全区累计完成6台燃煤发电机组、2家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和216台燃煤锅炉改造,淘汰24门以下砖瓦窑厂2家,提标改造砖瓦窑厂4家;建成污水处理站6座,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2020年,全区PM2.5平均浓度为42.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1%,降幅位居全市第一;空气优良天数86.1%,居全市第一。全力推进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建成“秸秆禁烧智能预警系统”,实现全域实时监控,2020年全年无通报卫星火点,秸秆综合利用率90.68%。

打好碧水保卫战,让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

6月21日,夏至,天气晴朗。澄澈的蓝天下,高塘湖一湖碧水,水波荡漾。湖面上,有几艘皮划艇正快速滑行。

高塘湖是安徽省水上训练基地,也是淮南体育学校赛艇皮划艇队湖上训练基地。“之前,由于湖水水质不达标,队员们夏天下水训练,常导致皮肤发痒、起红斑,不得已暂停了一段训练时间。”淮南体育学校赛艇皮划艇队教练李桂花告诉记者,从2020年开始,随着高塘湖水质的逐步改善,赛艇皮划艇队又恢复了湖上日常训练。目前,水上基地除日常训练,还能承接省级比赛。

赛艇皮划艇队水上训练从暂停到恢复,是高塘湖水质改善的最好例证。“高塘湖水质的改善,主要得益于净水渔业项目的实施。”大通区农业农村水利局负责人陈松告诉记者,为保护好高塘湖,该区以落实“河(湖)长制”为主抓手,全面实施“退网还湖”工程,对高塘湖大通区域内拦网养鱼全部拆除。同时,成立大通区高塘湖生态环境整治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和高塘湖管理办公室,对高塘湖岸线进行网格化、常态化管控,开展清除高塘湖范围内乱挖乱占、乱搭乱建、随意侵占水面和岸线行动,打击非法电鱼、毒鱼、拦网及捕鱼渔具的行为,清理整治湖内“三无”渔船。

“退网还湖”工程后,高塘湖管理走向规范化,可如何尽快改善水质成为新课题。为此,大通区树立市场化思路,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引入杭州千岛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在高塘湖4万余亩水域实施“净水渔业”项目,在高塘湖人工放养200多万斤鲢、鳙鱼等滤食性鱼类,改善水生植物群落组成,保持水体合理的生物量,以鱼保水、以鱼治水,实现湖清、鱼肥、岸美。目前,湖区部分水域水质已达到三类指标,受到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的肯定。陈松表示,大通区将持续开展高塘湖管护行动,以实施“净水渔业”项目为主抓手,计划在3年内将高塘湖水质从目前的部分三类指标提升到全部三类指标,真正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

高塘湖水质的改善,是大通区打好碧水保卫战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大通区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健全三级河(湖)长网络体系,严格落实常态化河湖巡查制度。加强6个入河排污口和5条水环境整治,加速水环境质量提升。加快完善污水收集设施建设,启动九龙新村西区、瀚城五期等小区截污纳管工程,乡镇驻地污水管网提前实现全覆盖,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

打好净土保卫战,为群众守护好绿色家园

森林、树木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保育土壤等功能。

近年来,大通区全面推行区乡村三级护林员体系建设,在“护绿、管绿、增绿、用绿、活绿”上下功夫,助力打赢净土保卫战。目前,由市级“林长制”管理的林带共4处,分别是舜耕山林区、上窑山林区、淮河岸线大通段生态防护林和206国道大通段森林长廊,区林长办根据市级“林长制”管理的林带分别配置了4名区级林长。同时,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常态化开展巡山督查,严厉打击非法开采山石资源行为,形成强大震慑,加快废弃矿山生态修复。

在乡村,该区全面抓好农村“三大革命”,农村环卫作业市场化实现全覆盖。重新划定更为科学合理的禁养区,关闭搬迁禁养区规模养殖场,规模养殖场畜禽养殖粪污处理设施配套全部完成。深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耕地土壤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大通区委主要负责同志告诉记者,通过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大通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漫步大通城乡,满眼青山绿水,身边鸟语花香,有人说这是大通人的“幸福标配”。(记者 朱庆磊)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