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旗帜颂 庆祝建党100周年征文 > 血沃中华肥劲草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适配度
 排除隐患构筑食品药品“安全墙”
 对于纪念活动要加强监管
 与古人做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血沃中华肥劲草
【字体: 】 发布时间:2021/6/18 9:44:39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庚子冬至前一天的正午,阳光很温暖,我再一次来到德宽大道,试图在这块土地上找寻到石德宽、石裕鼎父子在安丰留下的足迹。原以为,时间跨度久远,石德宽父子的事迹只有县志、党史上才有些许记录,但是,当我与退休教师石克方、石玉瞻几次交流过后,石老记忆的闸门一下子被打开。他不但拿出烈士珍贵的文献资料,还有深藏在脑海里对石氏父子的缅怀。石克方老人还多次去石德宽后人的家里,收集烈士的资料。

1996年版《寿州志》记载:“石德宽(1885~1911年)字景吾,亦作敬吾,后易名经武,寿县石家集人。甲午中日战后,清廷腐败,国事日非。他认为中国不实行改革,就不可能图存,因而排满思想与日俱增。当时革命变法维新诸说纷起,由言论鼓吹,继之以铁血搏斗。他受此影响,爱国思想油然而生。兼之堂兄德存留学日本,常以中外大事函传……1906年,经吴旸谷等人介绍,加入同盟会。”

1911年,中国革命风起云涌。《寿县志》载:“三月中旬,驻沪交通员郑赞丞急电催归,始知大事已定……他到港后,立即挺身入广州,担任第一幕发难,孰知消息泄露,于二十六日被捕。及至审讯时,历数清廷罪恶。二十八日,英雄就义。遗体葬于黄花岗,为七十二烈士之一。”

石德宽烈士为人刚烈,与寿州同乡张树侯、柏文蔚、范传甲、常恒芳等辛亥元老都是同道兼好友,他牺牲后,常恒芳(藩侯)为其撰写了《石烈士经武传》。传记结尾写到:“其为汉族吐气为皖同志增光!呜呼,烈士就义之日为三月二十八日,遗骸葬黄花岗,为七十二烈士之一。遗孤男裕鼎女裕清均能承遗志,忠党爱国。”

石德宽就义时,长子石裕鼎虚岁才八岁,妻子王氏(1883——1948年)在石德纯的支助下将烈士遗孤培养成材。女儿石裕清安徽大学毕业后留学日本,与留日同学刘真(曾任台湾省教育厅厅长、台湾师范大学校长)结婚,国民党败退时随夫去台湾未归。石裕鼎(1903——1952年)系早期中共党员。1996年版《寿州志》记载:“民国17年春,中共寿县党组织在县城东大街福音堂举行党员会议,选出第一届县委,王影怀任书记,薛卓江、方贯之、孙一中分任组织、宣传、军事委员,曹广化、洪克杰、石裕鼎为委员。”1928年他系中共寿县县委委员是没有疑问的。

1992年出版的《寿县革命史》在“中共寿县第一次代表大会”章节是这样记载的:“寿县党组织利用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三军对蒋介石不满和受共产党影响,处在观望、中立状态的时机,于1928年3月7日,在中共皖北特委的指导下……在东街福音堂召开了反对蒋介石叛变革命的大会。参加大会的共产党员和各界人士数百人……大会由王影怀、薛卓江、陈允常、方贯之、孙健、石裕鼎、曹练白等7人组成主席团。”

石裕鼎从国立中南大学毕业后即投身于寿县共青团工作。1926年春,共青团寿县地方委员会成立,直属共青团中央领导,书记薛卓汉因事赴省,事务均由后补书记石裕鼎代理。石裕鼎膝下生有三女三子,长女石遐龄随姑母石裕清去台湾;次女石鹤龄上海师范大学毕业,安徽交通学校退休教师;三女石延龄,湖北省保温材料厂职工;长子石忠岳系青海省西宁一中教师;次子石忠韩,上海工学院教师,退休后定居美国;三子石忠平,上海下放知青,后返沪,现居上海。

历史并不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尊重历史真实,是后人必然要遵循的原则。抗战期间,石裕鼎担任嘉山县县长,后期又任石台县县长。国民党退守台湾时,他毅然选择留在大陆。石裕鼎在1952年镇压反革命运动中被镇压,每当触及到这段历史,我都不禁唏嘘。

石德宽、石裕鼎父子的人生是悲怆而壮烈的,每次我踏上石氏父子出生地——寿县石家集,站在德宽大道上,我都在沉思: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已经全面步入小康社会,在先辈们泣血的地方,我们努力建设和谐社会,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光荣职责。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此言不谬也。(陈立松)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