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检察院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当被救助人王某收到检察机关的救助金时,他的眼眶噙满了泪水,同时也闪烁着希望,因为他知道站在他身前的检察官是真诚的关心他、爱护他。他动情地说:“叔叔、阿姨,感谢你们,在我最困难的时候伸出了援助之手,让我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近日,市人民检察院联合潘集区人民检察院共同开展了这场司法救助送温暖活动。
市人民检察院始终坚持“立检为公、执法为民”宗旨,立足全面履行权利救济保障、司法活动监督、社会矛盾化解职责,践行“暖民心、顺民意、维民权、释民惑”,通过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五进五民”实践活动,以实实在在的举措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切实提升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开门纳谏,共商检律协作。开门教育整顿,倾听律师声音,3月16日上午,市检察院邀请市司法局、市律师协会在市检察院召开检律协作座谈会。听取、征集法律工作者对检察工作意见建议6条。市检察院负责同志强调检察机关要尊重和保障律师执业权利,主动沟通协作,健全完善相关机制,改善服务环境,推动工作落实,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互尊重、相互监督,构建新型、健康、良性的检律关系。
上门请谏,优化营商环境。市检察院在12309检察服务中心设置民营企业服务岗,建立涉民企案件投诉控告受理“绿色通道”,两级院统一开通了96309服务民企热线电话和专用邮箱。为开展“五进五民”实践活动,切实解决群众“难点、堵点、痛点”问题,3月24日上午,市检察院负责同志与市工商联负责人走访了山河药辅公司并赠送了《民法典》等法律书籍,深入了解企业运营情况,详细介绍与民营企业相关检察机关职能,着重征求企业对检察机关服务保障、优化营商环境的新要求、新期待。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感谢检察机关对民营企业的关心与支持,将在自身生产经营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法律知识学习,加强企业创新与管理,打造老百姓信得过的诚信企业。
网上阅卷,一次也不用跑。互联网在线申请阅卷工作,是检察机关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是检察机关又一项便民举措,通过将“最多跑一次”升级为“一次也不用跑”,极大地方便了律师阅卷。自安徽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市人民检察院高度重视,迅速组织实施,完善了后台软硬件配置,确保网上阅卷数据传输顺畅。目前淮南市两级检察机关,已多次成功实现律师网上阅卷。
与爱同行,呵护未来希望。2021年3月25日,市人民检察院联合潘集区人民检察院走进潘集镇东湖村,共同开展了一场司法救助送温暖活动。被救助的未成年人是一名初中在读的学生,2020年4月的一天夜晚,其身患精神分裂症的母亲将其父亲杀害,同村村民发现后报警将其母亲抓获,一夜之间被救助人成了事实孤儿。区检察院了解案情后并未一诉了之,而是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通过多次实地调查,主动依职权提起了国家司法救助工作。潘集镇党委、妇联等工作人员高度赞扬了检察机关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真心实意为民办事的司法为民情怀。被救助人姐姐更是数度哽咽,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表示一定要竭尽全力将弟弟抚养成人,不辜负检察机关对其弟弟及家庭的厚爱。在场的群众也纷纷表示国家的政策真是好,让可怜的孩子有了希望,有党和政府的关怀,一定能帮助更多困难的人渡过难关。
市检察院负责同志表示,检察机关走进企业、群众,践行能动检察理念,零距离了解社情民意,让司法为民服务更生动、更形象。(记者 刘银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