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首页 > “文学淮军”征文(第五季) > 父亲写春联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父亲写春联
【字体: 】 发布时间:2021/2/10 8:46:31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成烟夕夕多。”这副由父亲“独创”的春联在我老家的灶屋门上连续贴了好多年。

走在人头攒动的乡村腊月集市上,看到一个个售卖春联、绣球花灯、新年挂件、吉祥红烛的摊位,脑海里一下子浮现出父亲写春联的场景,历历在目,挥之不去。

父亲已经年逾九旬,依然保持着看书、练字的习惯,因为早年读过私塾,毛笔字是必修课,因此也就成了老家出了名的“一支笔”,乡亲们习惯喊他“秀才先生”或“先生大叔”。

刚过了祭灶,送走“上天言好事”的“灶神”,村庄里左邻右舍的叔叔、大伯们就早早地赶到熙熙攘攘的集市上,买回红纸、绿纸、墨汁等,请我父亲代写春联。父亲从不拒绝,总是乐呵呵地一一笑纳。父亲的毛笔字写得清秀又不失端庄俊朗,令我羡慕到如今。可惜,我没有遗传到父亲“写字”的基因,毛笔字始终上不了台面。

看着我把裁好的春联纸平展地铺在方桌上,父亲就开始润笔写字,我在旁边帮忙打下手。写完一副春联后,我起身把它拿到有风的地方吹干,或放在太阳底下晾干。二叔家的,三叔家的,李婶家的,王奶奶家的等等,都得分清楚,不能混淆。

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劳动,在我看来是很枯燥的活计,父亲却非常愿意,并陶醉其中。有时候,我和父亲会挑灯夜战。昏暗的灯光下,父亲的影子拉得好长好长,屋子里静悄悄的,院子里也是静悄悄的。偶尔能听到我家大黑狗的叫声,似乎是与左邻右舍的狗儿们打招呼,一阵呼朋引伴之后,整个村庄的狗叫声此起彼落,连成一片。

遇到大雪天气,雪花落在木质的窗台上,簌簌作响。北风呼啸,拍打着窗棂上的油光纸,发出扑嗒嗒的怪声,阴森森的,让人不寒而栗,吓得我赶紧关上院落和堂屋的大门。寒冬腊月,天寒地冻,可屋内只有一个黄泥巴糊成的小火盆,微微散发出一点点热量,根本驱赶不了满屋子的寒气。手冻僵了,父亲就用力搓几下,再哈几口热气,接着写。

有时遇到好天气,太阳暖融融地照着,外边比屋里暖和。我和父亲就把方桌抬到院子里,就着太阳的温热继续挥毫泼墨。

父亲所写春联的内容也多为一些吉祥如意的祝福语,如一元复始、三阳开泰、五福临门、出门见喜等通用的词语。更多的时候,是根据主人家的情况,随机创造一些句子,组成别有风味的春联。我的一位堂叔,儿子名牌大学毕业后出国发展,父亲写了一副春联:“挑灯夜战攻读圣贤书,闻鸡起舞关心天下事。”这也算是对村庄里其他后生的期望吧。

有一年,父亲写了一副贴在我家厨房门上的春联:“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成烟夕夕多。”村庄里许多人觉得有趣,纷纷要求父亲写下相同的春联贴在自家的灶屋门上,大年初一挨家挨户串门拜年时,看到这一景观又禁不住暗暗发笑。

我还有一位做服装生意的亲戚,生意风生水起,红红火火。父亲有感而发写了一副春联:“四季招财财源滚滚,八方来喜喜气洋洋。”这样的春联看起来似乎有点儿俗,但仔细想一想,与他们的家庭、身份却是十分门当户对。

每当疲倦困乏的时候,我也会牢骚几句:“爸,您真是‘活雷锋’,无私奉献,一点‘实惠’都没有……”父亲却装聋作哑,笑而不语,继续全心全意地书写春联。

写春联已经成为父亲生活中的一大乐事,平平仄仄的长短句中寄托了父亲浓浓的爱与祝福。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