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文学淮军”征文(第五季) > 就地过年,人生里的慢时光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就地过年,人生里的慢时光
【字体: 】 发布时间:2021/2/7 10:22:42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年,作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每个国人心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它如烟花璀璨而又短暂,却令人无限向往与期待。今年在疫情影响下的就地过年给我们带来别样感受,注定凝成人生路上的一段慢时光。

我前几天学着文人想写一篇小文记录这段过往,谁知刚写一句话“就地过年是望乡路上一页繁华的风”,便不由得思念起了故乡。其实故乡,就是那些被烟花照亮的夜空包围着团圆,一年又一年,隔开了昨天和明天。

不知何时,春节早已停留在深深的记忆里,充满回忆与期盼。那一个个增长的数字将岁月的潮水推了又推,我们甚至来不及回首曾经的曾经,就被裹挟着进入到下一个年。于我来说,这是鲁莽的。

正巧,今年我收到“就地过年”的倡议,这便给了我静心思考的空间与时间,放慢了脚步,不再奔波在归乡之路,不再近乡情怯,更不再敷衍于亲朋好友间的寒暄。趣味红包、“云”上拜年成为守护新年祈盼的新方式。挺好。

“就地过年”如一页繁华的风刮过每个人的身心。有人曾说:“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那么,让身体在原地,让灵魂在路上,留给我们一段与自己独处的时光,放空身体和灵魂,去读书、去写作、去追剧……不管哪种方式都是新年里最好的仪式。

“就地过年”像思乡路上一首绵长的诗。比起传统习俗,就地过年赋予了年这首诗更多的内涵和外延。 足不出户便能享受到家乡风味的美食与特产,为留守者送关爱、云旅游、看展览、非遗过年等“春节套餐”竞相推出,为年披上了绚丽的时代特色。年,不再是旧日容颜,返老还童般华丽转身。年这首诗在平平仄仄里吟诵着倔强,依旧沁人心脾。多方的关爱与温暖从未令它的诗意打折,反而在寒冬里平添了更多春意。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使年成为了思乡路上最美的风景。

“就地过年”是恋乡路上一曲深情的歌。“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首歌在疫情下只能搁浅,取而代之的是心怀家国的深情之歌。家就是国,国就是家,我们为了祖国这个共同的“大家庭”暂时不回自己的“小家庭”,是深明大义的必然选择。现代科技飞速发展,可视电话、视频聊天都是特殊时期里最好的选择。那些隔着屏幕发射出的亲情从未因距离的遥远而变淡,相反令我们更加懂得了关爱、包容与体谅。“此心安处是吾乡”,短暂别离的亲人们并未走远,而是怀着共同战“疫”的梦想在网络互动里唱出了一曲曲动人心弦的深情之歌。

就地过年,过出不一样的年味儿,何尝不是岁月的历练,人生最美的风景。让我们在这段慢时光里,好好享受这难得的“自我”吧。(谷晶晶)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