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文学淮军”征文(第五季) > 那曾给予我方便与快乐的班车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那曾给予我方便与快乐的班车
【字体: 】 发布时间:2021/2/3 10:52:18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独轮车、板车、自行车、电瓶车、摩托车……车,作为一种司空见惯的日常事物,贯穿了我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让生长于穷乡僻壤的我,看到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可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被村民们称为“班车”的交通工具。

那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从我们叶典村开往安庆市区的唯一一辆类似公交车的交通工具。每天一趟,早出晚归。村民们亲切地称其为“班车”。该车是经相关部门批准的、个体经营的客运车辆。李师傅夫妇一个开车、一个卖票。他们家就住在我老家背后的怀宁县枫林乡与我们潜山县(现改为县级市)叶典村接壤处。故我上大学时寒暑假来回和工作后回家省亲均首选乘坐他们家的车——离家时是始发车,回家时是终点站。难得如此方便。

每次从家走时,虽说早已定好闹钟,但母亲总也彻夜睡不踏实。既舍不得我走,又怕大家都睡着了误车。离开时,小脚母亲总要千嘱咐万叮咛着送出家门一段路,大哥、二哥则要将我和所带行李送上车并等车开了才挥手离去。上学时是我一个人,工作后是我和妻子,再之后是带上女儿的一家三口。

车子发动时,似乎也在哼哼唧唧的,赖在地上不想走。我也觉得那辆半旧不新的“老爷车”仿佛巨大的吸铁石,将我(们)铁屑似的吸附其上,沉重感不言自明。起步后,故乡豢养的那片松林,也像宠物狗一样越跑越远,似乎是在追赶我远逝的童年和少年时光。

印象中,除了第一次去苏州上大学时,是大哥陪着我到终点站安庆,并在外婆家的表哥家里住了一宿,第二天一大早便乘长途汽车赶往苏州。其他时候,我(们)都是在高河镇(后来怀宁县城由石牌迁至此)下车再转乘去合肥的车辆。每当我目睹着“班车”离去的背影,便感觉自己成了茫茫人海中一浮萍,失重感或曰“失根感”油然而生。

记得1995年母亲仙逝之前,我每年得回家三至五次(上大学时仅寒暑假两次)。每次都要算好时间以乘上李师傅那趟“晚归”的班车。尽管有时要冒着寒冷等上好一阵子,而心里却一直热乎乎的。当挡风玻璃前那块“安庆—叶典”的行车牌映入眼帘时,就跟见到家人一样难掩发自内心的激动。大多时候,车上都人满为患。但再拥挤心里也感觉宽松。曾经的路面除了狭窄还坑洼不平。可我坐在车上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似的,找回了中学时代搭乘拖拉机上学时,尽情享受那种摇篮般颠簸的快感。而那满车厢的家乡话,潮水般将我这叶在外漂泊良久的小舟,护送进了故乡温馨的港湾。他们的七嘴八舌、又说又笑,让我仿佛回到了儿时夏日清晨于家乡村口,耳闻目睹母亲、婶婶及大姑娘、小媳妇们在池塘里浣洗衣衫的场景。那才是一道风味十足的“家乡菜”,多年来总让我回味无穷。以至于到了终点站叶典,我似乎还沉浸在往事的趣味中不能自拔,直到前来迎接我的侄辈们喊我时,我才如梦方醒。回家的幸福感立即像故乡的那条小河的河水一样荡漾起来。如此真切感受,后来凝结成了我一首小诗《乡恋》:“离开故乡时/我是一把/不愿出鞘的剑/寸寸滞涩/光亮在外头/寒意在心间//回归故乡时/我是一支/满弓上的离弦之箭/呼啸而去/再远的路途/也在射程里面”。

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社会经济和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村村通”工程让平整的水泥或柏油路修到了家门口。不少外出务工的村民也先后买上了小汽车。加之公交车也逐渐向乡村延伸。乘坐李师傅的班车出行早已从“唯一”途径变成了途径“之一”,直至其最终退出家乡客运市场。但我却像怀念逝去的母亲和大哥一样,怀念那曾给予我方便与快乐的班车。某种意义上说,它已经成了我那看不见摸不着的乡愁的具体体现形式之一种。(徐满元)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