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文学淮军”征文(第五季) > 韶华不为少年留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韶华不为少年留
【字体: 】 发布时间:2021/1/22 7:54:22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迈过2021年的门槛儿,我离“知天命”也就一步之遥了。

趁着元旦假期,我和二姐、三姐一起去看望将近“古稀”之年的大姐。厨艺高超的大姐夫张罗了一桌丰盛的午餐,兄弟姐妹加上侄子外甥等晚辈,一家人齐聚一堂,推杯换盏,把酒言欢,笑声满屋。

俗话说“长姐如母。”自从母亲去世后,大姐的确担当起“母亲”的角色,对弟弟妹妹关爱有加,成为弟妹们时常相聚的“磁石”,大姐的家更成为弟妹们的“集合点”。

午饭过后,姐弟几个促膝叙谈,汇报过去一年的收成和工作生活情况。随后,大姐对弟弟妹妹们逐个“点评”。当“点评”到我的时候,大姐不经意地瞧了一眼我的鬓角,“点评声”不禁戛然而止。只见她的嘴唇轻轻抖动了几下,几滴泪珠在眼眶中打转:“小弟,你都有白头发了?……”

“大姐,您说呢?我都是奔‘五’的人了。”我故作轻松。

“哎……”大姐轻叹一声,沉默了许久,才缓缓地说道:“真是‘韶华不为少年留’啊!”。

正值数九寒冬,昼短夜长。吃过晚饭,整个村庄已经被笼罩在漆黑的夜幕中。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一点睡意都没有。突然间觉得有什么东西堵住了嗓子,鼻子酸酸涩涩的,止不住泪眼婆娑……索性披衣起床,来到庭院里,仰望夜空,不禁思绪万千。感叹时光飞逝,流年似水,滑过的光阴和历历往事次第在脑海中浮现,电影似的反复回放。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读小学和中学。广播里经常播放令人热血沸腾的励志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年轻的朋友们今天来相会,荡起小船儿,暖风轻轻吹,花儿香,鸟儿鸣,春光惹人醉,欢歌笑语绕着彩云飞。啊,亲爱的朋友们,美妙的春光属于谁?属于我,属于你,属于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有时碰到自习课,班主任就把他的“红灯牌”收音机拎到教室,为同学们点播这首歌曲。然后语重心长地叮嘱大家:“同学们,二十年将会一晃而过,虚度了光阴你们会后悔莫及的。”但我们总是摆出一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架势,把老师的话当成耳旁风,一句也不往心里去。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走进大学校园。当时正流行《同桌的你》:“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明天你是否还惦记,曾经最爱哭的你。老师们都已想不起,猜不出问题的你。我也是偶然翻相片,才想起同桌的你……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得太慢。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奔东西……”对于匆匆而去的光阴,我仍不以为然,认为自己还年轻,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挥霍”。

如今,皱纹毫不留情地爬上脸颊,白发渐渐侵蚀黑发的领地。不知不觉中,已经走过半生,腿脚迟缓了,思维也迟钝了……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暗自嗟叹之余,我时刻提醒自己:人生是一条单行道,不能轮回,需珍惜当下,不负岁月,不负自己,不让一寸光阴白白虚度!(翟乐华)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