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首页 > “文学淮军”征文(第五季) > 有一种鞋叫麻窝子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有一种鞋叫麻窝子
【字体: 】 发布时间:2021/1/12 8:48:21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闲聊时,大家说起冬天啥鞋暖和这个话题?一位老同事说还是穿麻窝子鞋最暖和。麻窝子,对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来说,有着恋恋不舍的情感。

麻窝子不知起源于哪个时代,流行范围有多广,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麻窝子一定是穷人冬天没有棉鞋穿的情况下的发明。穷人家做不起棉鞋,一双成人棉鞋需要好多布、好多棉、好多线,又要好的针线功夫,只好在制作保暖草鞋方面想办法了,所以麻窝子就成为首选的御寒工具了。毛茸茸的麻线缨子隔寒保暖,里面可以塞上好多棉花和干暖的稻草,从而解决了严冬脚寒的难题。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在严寒的冬季,有了麻窝子就不怕脚冻了。

过去的冬天比现在冷,雨雪多,也特别漫长,草房屋檐下经常挂着长长的冰凌。农村的土泥路冻了化,化了冻。在冬天上学的日子是非常辛苦的。俗话说“富人难过夏天,穷人难过冬天”。在那个经济十分困难的年代,买布要布票,买粮要粮票,买肉要肉券,都得凭计划供应,多少人家给子女做不起一双棉布鞋过冬,就只能靠麻窝子来取暖御寒。麻窝子虽然不好看、不光滑,刺头刺脑的形状像刺猬,穿起来既不跟脚也笨重,但防冻、暖和、里外毛茸茸的。温暖的麻窝子,变成了那时乡村孩子冬天里最好的鞋子。

“入了秋,万事休;进了冬,万事空。”昔日冬季的“农闲”时节,忙完了秋收秋种的农民大多会“猫”起来,或晒太阳,或唠嗑,或打牌,妇女则是做针线活。这时节,会编织麻窝子的家庭就忙开了。编一双“麻窝子”大致需要“撮绳子”、“抽饵子”、“打底子”、“修梆子”、“锁口子”、“楦头子”这6个步骤。通俗地说,就是拧麻绳、织底子、打鞋边儿。麻窝子主要有两大类,一种是软底的,不高,防滑,适合晴天穿用;一种是木底的,鞋面是用麻编织而成的,而下部则是一块长木板做底,再由两个小木块做跟所构成的,鞋底高,适合雨雪天穿。

记得上小学时,父亲托人给我编了两双麻窝子,平底的晴天穿,高跟的雨雪天踩泥泞。少数家境好的学生为了“光棍”不穿这种高跟的麻窝子,便穿着胶鞋上学去,等到了放学,脚冻得红肿麻木。几天下来,那穿胶鞋的孩子就羡慕穿麻窝子的孩子了,麻窝子虽然丑笨走路慢,但是却很暖和,因为它足够大里面可以塞上好多棉花和暖暖的稻草。胶鞋可就不一样了,那时的胶鞋只是一层皮,即便里面垫些旧棉花也不保暖。当年我们一个班有30多个同学穿麻窝子,正值疯玩年纪,一刻也闲不下来,每到课间休息挤闹着玩,那麻窝子的声音响成一片。有两位邻庄的同学一个冬天要穿坏几双麻窝子。好在麻窝子便宜,自家生产,穿坏了一扔也不心疼。

回想过去,那年月太穷了,饭都吃不饱,遑论讲究穿戴了。

时过境迁。渐渐地,麻窝子消失了;渐渐,没有人再亲手做鞋穿了,都是买各式各样的鞋穿。如今,俺们小时候那些个走村串户锻磨的、补锅的、磨剪子戗菜刀的、扎笆斗扎簸箕的、补鞋掌鞋的、货郎挑子、剃头担子、劁猪的等等,这些凤台乡下的原生社会生态都已成为历史。而麻窝子也同样远离了人们的视线,留存在人们的记忆中。(陈明)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