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开工招商项目954个总投资2807亿元
发展是第一要务,招商是第一要事。“十三五”时期,我市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合肥都市圈等重大战略机遇,着力招大引强,累计开工招商引资项目954个、总投资2807亿元。
五年来,合淮产业走廊、空港经济示范区等重大平台落地实施,凤台国家农业科技园、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山河药辅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一批“国字号”创新平台落地淮南,省级大数据战新基地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连续44个月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态势,高新技术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4年居全省前四位。
五年来,我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行政审批事项申请材料、承诺审批时限分别压缩53%、86%。政务服务地图上线运行,率先在全省推行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政务服务效能逐步提升,为招商项目加速落地提供良好营商环境。
我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居全省前列
“十三五”期间,我市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城市功能取得重大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5.1%,位居全省前列;淮南高新区(山南新区)建成区面积达13平方公里,集聚常住人口22万人。
五年来,我市强化民生思维,整治改造小街小巷1220条,现有公共停车泊位2.5万个,开通农村班线270条。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5.7万套,14.2万群众喜迁新居。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3万户、农村改厕14.1万户。建成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173个,新改建农村公路3513公里,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6%,120万农村居民用电质量显著提升。
五年来,我市城市建成区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较2015年末提高5.8个百分点、1.14平方米。完成人工造林9.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5.8%。累计投入污染防治资金160余亿元,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PM2.5平均浓度下降9.1%,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下降6.7%。交通更加便捷,商合杭高铁淮南段、济祁高速淮南段、凤台淮河二桥、孔李淮河大桥、淮上淮河大桥等大通道建成通车,高铁营业里程、高速公路运营里程分别较2015年末增长了3.4倍、1.8倍。我市先后荣获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市、全国建筑垃圾治理试点城市、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等国家级荣誉。(记者 朱庆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