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首页 > “文学淮军”征文(第五季) > 涓涓流转的爱意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红娘奖”让青年人才留人更留心
 涵养营商环境“清新空气”需久久为
 “爱的后备厢”满载的是亲情与乡愁
 从春节习俗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参军入伍 让青春更精彩
 让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火起来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涓涓流转的爱意
【字体: 】 发布时间:2021/1/8 9:57:14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傍晚,快递员送来一个大大的包裹,看看收件人姓名,是我没错。可是我最近并未网购啊。带着疑问看看寄件人姓名,是老家的大姑,我将包裹拆开,一张纸条映入眼帘。大姑娟秀的小楷诉说着思念之情:“快过年了,给你们寄些老家特产,开春后若有空,回来看看……”

包裹里是交切片、鸭膀爪、芝麻糕和大姑手工腌制的小菜,每样都打包得整齐严实,几坛小菜经过长途运输,连菜汁也未洒出一滴。透过它们,我仿佛看到大姑慈爱的面容。

这张纸条,我装在衣袋里,空闲时拿出来看看,一连几天,我的思绪都围绕着老家的人和事缱绻。

幼时常听父亲说,大姑是兄弟姐妹中的老大,医专毕业后分配到县城医院上班,后来嫁给当警察的大姑父。大姑对乡下的父母和弟妹处处帮扶,每年过年都将丰厚的年货置办好,和大姑父一起,骑着“二八”加重自行车送到娘家,让娘家人过个宽裕的年。

后来我的父亲、三姑和叔叔陆续考上中专、大学,毕业后到煤城工作,日子渐渐有了起色,把奶奶也接到煤城(彼时爷爷已过世)。我记事时,每年父母都要陪奶奶回老家过年,每次回去前,父母都要从五斗柜里翻出省吃俭用积攒多时的粮票、布票、肉票和糕点票,一趟趟地从粮站运回大米白面;从油坊打回小磨香油;从供销社买回鸡蛋糕、桃酥;从百货大楼买回灯芯绒……一样样分类整理好,肩扛手拎,带回老家。那时交通不便,回一趟老家,先坐火车,再转汽车,最后步行,十分辛苦。可身材瘦小的父母义无反顾,最重的一次,两人总共背了八十多斤的东西!时至今日,父亲一提起来就抚着肩膀感叹:“现在说什么也扛不动喽!那时候真有劲!”母亲便会笑着接道:“那时候一心就想着多带些东西回老家,哪里还顾得上重不重。”

平常日子,只要有熟人回老家,父亲便会求人家捎带东西给大姑、二姑,或是两瓶白酒,或是几个罐头,或是半只火腿,零零碎碎,细水长流。大姑、二姑也是逮着机会就托人捎带东西来。有一年冬天,奶奶想吃老家的鸭膀爪和小菜,大姑得知后,很快便将包裹寄来。她在信中说,鸭膀爪是专门到县城街口那家老店买的,小菜是她腌制的,知道奶奶喜食酸味,腌的时候特地加了点老陈醋。这封信,父亲给奶奶念了一遍又一遍,奶奶泪光盈盈……

我上学后不定期收到大姑的信。她的信文笔优美、字体秀丽,可当做散文读,也可当做字帖临摹。我学会书信的格式后试着给她回信,她夸赞我语言流畅,但字不好看。我便买了字帖苦练。

大姑还寄书给我,从浅显易懂的《神笔马良》、《三毛流浪记》到有思想深度的《简·爱》、《青春之歌》,无不体现着她的细腻用心,亦引导我走上文学之路。

因了大姑涓涓不断捎来的食品、书信,我那原本贫瘠的童年变得温暖丰富,“老家”在我脑中不只是一个抽象名词,更是一个温情脉脉的所在、一份心灵上的依靠。

随着年岁增长,我愈发觉得煤城与老家之间似有一股爱意在涓涓流转,虽不丰沛、激荡,却细水长流。岁月如梭,世事难留,唯有这股爱意绵绵不尽,一如既往,这是亲人间的血脉亲情,是游子与故乡剪不断的思乡情。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