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天,读小学的外孙和其父母来看我,我打开电脑让小家伙玩一会儿游戏,女儿严厉制止了他,让他去写作业,他不舍地离开了。写完作业,外孙问我:“姥爷,妈妈现在电脑、手机都不让我玩了,你们小时候玩什么?”
听了外孙的话,许多童年如往事潮水般涌上我的心头。我的童年处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家里没有电脑、没有智能手机,更无从知道那些虚无缥缈的游戏。但是我们有用木头或者铁条制成的弹弓、用废旧自行车链条节制成的玩具枪;小伙伴一个个拽着摔嘟噜跤、捉迷藏、斗鸡、推铁环、玩老鹰捉小鸡;在烈日炎炎下粘知了;在村东清清的河水里尽情游泳。我们可以为了看一部心仪已久的电影,从本村跑到邻近的乡村,走十几里路,消息准确了,自然欢喜得要命,不准确了,就白跑一趟路,大人们要问放的什么影片,我们回答“战斗英雄白跑路”,也是兴趣盎然。对男孩子来说,用木头刻一把玩具手枪,用柳梢捏一个能吹的“小哨子”,甚至爬上高树掏几个鸟蛋都是快乐无比的事。我们那时候都喜欢看小人书,几乎每个小孩都有好几本小人书,《地雷战》《黄继光》《草原英雄小姐妹》《烽火岁月》《小兵张嘎》等等,小伙伴们互相借着看,等还回来时也都破旧了,但是当时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破了就破了,我们可以把它们叠成四角皮卡摔着玩。我收藏的小人书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少,最后都不见了,只剩下了几张小人书的封面。现在想起来,这些小人书要是都能留到现在,说不定还能升值呢。而女孩子呢,跳个绳,叠个纸船,缝个毽子踢,甚至织个手套都是快乐而又温馨的事情。
如今,我们玩过的那些小把戏都尘封在记忆里,河水已不再那么清澈,野鸭野鸟更少见了,软软的泥巴无人去玩,已经没有几个女孩会织毛衣,没有几个男孩会刻木手枪,足不出户我们就可以欣赏到大量的影视剧,玩惊险刺激的游戏,仿佛电脑和智能手机就是所有游戏的终结者。
小时候,如果家里来了亲戚,杀只鸡就可以款待贵客了,小孩们闻到香味馋得直流口水,现在可能是好吃的食物吃得太多了,面对一桌丰盛的大餐吃起来却没有那么香了;那时,一顿饭可以端着碗走遍半个村庄边吃边聊,现在则是关门闭户,有的住一个单元都不认识;那时过中秋,嫦娥的故事总听不进去,心里老想着吃烙糖(农家买不起月饼)、耍火把;现在呢,一到中秋,超市里五花八门的月饼琳琅满目,大家已司空见惯。
原来的“土屋子、土台子,里面坐着灰孩子”的小学校已经被窗明几净的楼房所取代,土路被柏油水泥路所更换。儿时的记忆是现在小孩子们无法体会到的,现在的孩子们已很少去玩那些游戏了。仿佛一切都在不经意之间,忽然消失了,杳无踪迹。再次重逢,已不是昨日模样。不是你不明白,只是这世界变化太快。
似水流年,往事如烟。回忆童年的时光,虽然贫困但却是十分快乐的。记得一位名人曾说:“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回忆往事,与背叛无关。因为今天也会成为昨天,明天又会成为今天,我们并没有伤感和惆怅,只是一种本能:在繁忙躁动的工作、生活之余,去伪存真,去恶留善,怀想一下往昔的纯真、朴实与美好,纯净一下思绪,以便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