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文学淮军”征文(第五季) > 柿饼里的乡情记忆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柿饼里的乡情记忆
【字体: 】 发布时间:2020/12/3 9:34:28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麦秸秆编织的小草篮散发着清香,篮子里整齐码放着一摞金红的柿饼,个个覆着一层糖霜,看上去那么诱人。这是母亲亲手制作、托人捎来的,她知道我爱吃。

母亲说,今年屋后那株老柿树又结了许多柿果,个个又大又圆,把树枝都压弯了,引得鸟雀乱飞。看着眼前的柿饼,我的思绪飘回遥远的童年……

儿时,屋后的老柿树是我的“伙伴”,掰树枝做弹弓,摘树叶编帽子,爬上树捉知了,在树杆上系两根绳子打秋千,趴在树下看蚂蚁搬毛虫,有许多好玩的事情。

母亲也喜欢老柿树,她给它浇水、培土、施肥、捉虫、修剪枝叶,像照料家人一样精心。秋天,老柿树挂满了圆圆的果实,在阳光的照耀下,在山风的吹拂下,在雨露的滋润下,青青的柿果一天天长大、染红、变软。深秋,那红彤彤的柿果像一盏盏灯笼,点亮了乡村的清冷,也点亮了我心中的欢乐。

母亲站在凳子上,轻轻摘下熟透的柿子,埋在草木灰里去涩后,挑选出圆实饱满的,放在太阳下晒,待水分蒸发后,用手掌轻轻按压成圆饼。我很想试一试,但母亲不许。那年月物资匮乏,我家人口多、负担重,母亲还指望着将这些柿饼卖个好价钱,换回些油盐、针线、火柴和我的铅笔、本子呢。

有一年秋天,老柿树结的柿子又多又好,令我们全家人喜上眉梢。我跟小伙伴们夸耀:“今年我家的柿饼能卖个好价钱!”我二伯家的堂哥小勇说:“带个给我尝尝?”我一口回绝。我家的柿饼是要换油盐针线的,我自己都舍不得吃呢。小勇脸涨得通红,恼怒地看了我一眼:“小气鬼!”

第二天早上,母亲下地前把柿饼拿到院子里晾晒,临近中午突然变天了,我记得母亲说过柿饼淋了雨会变质发霉的,赶紧去收起来,放到杂货屋临窗的桌子上。果然不一会儿大雨点就砸了下来。母亲气喘吁吁地跑回家,见我已经把柿饼收好了,直夸我懂事。然而我们到杂货屋一瞧,大惊失色,窗户开着,那篮柿饼被雨水打个透湿!我带着哭腔说:“我记得窗子是关上的。”哭声惊动了左右邻居,他们安慰母亲:“烧一锅开水,用干净纱布蘸水把柿饼擦干净,重新晒。咱们帮你。”

晚上,全家人情绪低落一边吃饭一边商量怎样挽回损失。二伯拎着一篮地瓜干拽着小勇来赔礼了。原来是小勇见我把柿饼放到杂货屋,悄悄捅开窗户偷吃、忘记关上了。我正要责怪小勇,父亲用严厉的眼神制止了我,扭头对二伯说:“小孩子哪有不嘴馋淘气的?没事。”二伯拎来的地瓜干,父母也坚决不收。

那年,我家的日子过得更加艰难,好在得到亲邻的帮助,熬过来了。

次年柿子成熟时,母亲给二伯家送去一大盘柿饼。再后来,日子渐渐好起来,母亲不用指望老柿树换油盐针线钱了,做好的柿饼都分给亲朋好友尝鲜。小勇在外地上大学时还收到过母亲托人捎去的柿饼呢。

咀嚼着母亲亲手制作的柿饼,我不禁回忆起美好的童年、淳朴的亲人和那浓得化不开的乡情……(童喜)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