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淮南很拼 > 淮南很拼 | 砥砺奋进,书写现代地方海事答卷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淮南很拼 | 砥砺奋进,书写现代地方海事答卷
【字体: 】 发布时间:2020/12/5 9:10:00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砥砺奋进,书写现代地方海事答卷

不畏严寒酷暑,每天准时出现在船头、渡口、码头和在建水运工程工地,多年来,淮南海事人守安全、促发展、保民生,奋力书写时代认同、人民满意的海事答卷。

截至“十三五”末,市地方海事局辖区有渡口71道、1000吨级运输码头泊位30个,拥有营运船舶1698艘,运力规模达295万载重吨;全市境内现有淮河、江淮运河、茨淮新河、窑河、淠河等航道9条,航道总里程达396.6公里;2020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约1000万吨,水上交通安全呈稳定态势。

加强港口航道建设,提升水运服务能力

截至“十三五”末,全市水运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预计可完成6.5亿元,超计划任务20%。建成千吨级泊位27个,新增港口吞吐能力600万吨。

完成《淮南港总体规划调整(2014-2025年)》、《淮南水运经济发展研究报告》和《淮南江淮枢纽港建设研究报告》编制工作,科学分析淮南水运经济发展现状,确定了枢纽港建设的选址,为淮南枢纽港建设和港口项目建设提供科学依据;调整淮南港口规划,启动淮南港寿县港区规划调整工作。

全面推进船型标准化工作,千吨级以上大吨位运输船舶数量明显增长,营运船舶最大载重吨位已经达到33691吨,总运力约295万吨,是“十二五”末的两倍。货物运输由单一的煤炭和黄砂货运功能,逐渐发展成为以散货进出口为主,兼顾化工原料及制品、件杂货等装卸运输。

航道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引江济淮工程于2016年开工,贯穿全市南北约95公里。工程竣工后,淮河、江淮运河“一纵一横”两条黄金水道使我市境内二级航道总里程达到200公里,可通航2000吨级船舶,货物通过水路进入长江中上游将缩短300至400公里,水路运输条件极大改善,对淮南港形成江淮航运枢纽港核心地位意义重大。

水上交通安全稳定,污染防治成效显著

淮南海事强化基层安全生产基础工作,指导水运企业建立和运行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水运企业及其船舶安全生产工作的跟踪管理和检查。加强水上救援系统建设,切实增强安全应急保障能力。12395水上遇险救助电话共接到报警电话109起,均得到及时有效处置;发布各类预警信息80次、21840条次。

全市船舶和港口污染物接收、转运和处置设施建设任务全部完成,全市407艘100总吨以上至400总吨以下营运船舶、1117艘400总吨以上在册营运船舶已全部安装生活污水处置设施,完成率达100%。

共建成水域污染环境应急设备库1个、船舶污染物接收固定设施150个,4家码头15泊位已建岸电设施。

全市11家港口码头基本具备含油污水、生活污水接收能力,共接收处置船舶污染物62.96吨。淮南海事坚持船舶和港口防污染24小时巡查机制。

行业管理水平提升,行政执法开展有力

淮南海事规范行政审批行为,今年以来,共受理、办结船舶登记业务事项2850项,受理核发国内水路运输经营许可证5份。对52家水运企业进行经营资质年度审核和船舶营运证年审,49家水运企业通过核查,换发船舶营运证1609份,审核办理船舶营运证新增注销769份;完成各类营运船舶检验发证1607艘。

今年汛期全力投入防汛救灾工作,建立防汛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组建水上防汛应急抢险救援突击队,完善防汛工作方案,细化预防和预警机制,强化车辆、船艇保障;汛期实施全面禁航,利用广播电台、报刊、政务新媒体等媒体平台发布《禁航通告》,开展船舶宣传发布,张贴和发放《航行通告》1200余份,悬挂禁航标语横幅28条,禁航期间实施水上交通管制,出动海事人员845人次,查扣违规船筏65条;同时强化行洪区船舶管控,驱离行洪区船舶46艘。

疫情期间,市地方海事局全力按照管控级别要求,抓紧抓实抓细各项疫情防控措施。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工作进入新阶段,海事部门严管与帮扶并举,助力辖区港口企业、在建码头工程项目平稳复工和安全生产。

淮南海事大力整治水域环境,截至“十三五”末,共取缔拆除淮河非法码头42处、泊位126个、临河堆场69处、靠船设施25处,清理货场并覆土9万余平方米,腾退岸线4941米,查处非法装卸船、浮吊船153艘,拆解长期占用航道“僵尸船”和老旧船542艘,解决了多年来非法码头频现、沿河堆场混乱、航道通行隐患的问题。

五年过往,担当有为,淮南海事在风险挑战和战略机遇中披荆斩棘、一往无前。五年待启,未来已来,淮南海事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进新征程,谱写新篇章。(记者 张昌涛 通讯员 张波)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