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走进久违的电影院,观看《天边加油站》。整部影片平铺直叙,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华丽诗意的对白,没有矛盾冲突的尖锐,没有刻意拔高的渲染。在观影过程中,一个问题呼之欲出:那座孤零零的加油站,为什么成为了当地村民最温暖的依靠?!
一入冬季,新疆天山寒风刺骨、白雪茫茫,一眼望不到头。在雪山深处,有一座加油站和一座简陋的房子。驻守在这里的,是即将退休的老站长王重庆和陪伴了他多年的爱犬“阿黄”。加油站也即将迎来新的站长,一位九零后的大学生。一个老男人、一个小男人,一条名叫“阿黄”的狗,在边疆哈萨克地区的“天边加油站”里,发生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二十年前,主人公王重庆来到了天山脚下哈萨克偏僻地区的加油站,一个人管理着一座站。二十年来,他不惧恶劣环境,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守候在天山脚下,为前来加油的每一辆车加好油。他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还经常走进哈萨克族村庄,热心地为每一户村民做好事、办实事。照顾孤寡老人,解决妯娌纠纷,提醒村民按时加油,为一位母亲捎带物品……他从不收取村民的感谢金,在生活上、精神上给予村民无私帮助,从而得到村民的信任和认可,将人性之美体现的淋漓尽致。
二十年来,王重庆将全部的精力和心血交给了加油站。逢年过节,他不回家;妻子生病,他不回家;儿子想他,他不回家。妻子不能理解、儿子不愿接受这样一个“冷冰冰”的男人。当他退休可以回家时,这个家却不需要他回了。这是多么大的讽刺!家庭和工作让这个看似倔强的男人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当他下定决心选择为加油站留下时,留给妻儿的只能是无法弥补的亏欠。
世上安得两全法。舍小爱为大爱,舍小我为大家,“人民至上”的崇高理念在王重庆这个热血男儿的身上得以最真实的体现!
接替老站长的是一位自愿要来天边加油站工作的九零后大学生。年轻人身上特有的矫情和虚荣以及价值观的差异,让他和村民、老站长的相处显得有点格格不入。他追逐天山旖旎的景色,他欣赏天山“最美的白天鹅”,他把加油站当成疗伤的地方,却没有深思加油站存在的重要意义,他又该如何接过前辈的衣钵,守护好加油站和这片民族地区的和谐。从最先的懦弱、对抗、逃离,到最后的理解、醒悟、回归,他逐渐了解了这份工作的重要性,明白了这是一座“为命加油”的加油站。峰回路转、层层推进的故事情节,诠释的是一代代石油和化工战线的普通员工坚守岗位、勇于担当、奉献边疆、不忘初心的职业情怀。这份情怀是有温度的、有深度的、有正面影响力的。
我深深体悟到:王重庆是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他压抑着对家人的爱,无限释放着对村民的爱,在被需要中实现着自身最大价值。他镇守着边疆一方平安,守护着人民的利益。
在观影的过程中,这座远在“天边”的加油站不知不觉中已然走进了我的心里,它已不再是一座普通意义上的加油站,而是一座给命加油的加油站,是坚定共产党员理想信念的加油站,是一座凝聚民族大团结的加油站。它离我是那么得近,那么得亲切,仿佛触手可及。(石永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