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中那会儿,我曾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这样的文字: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温和多雨,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温和湿润的海洋性气候,真是个惬意的好去处,我被这种描述打动了,心里充满向往。
刚出国的那一年,正值仲夏,我穿着短袖褂和短裤,激动地从中国飞到欧洲这个偏远的国家——爱尔兰,却在下飞机的时候打了个寒颤。说好的海洋性气候呢?湿润倒是真的,因为当时正逢都柏林阴雨绵绵,但气候温和就说不过去了,我明明感到阵阵寒意,鸡皮疙瘩起了一身。往后的几天里,也都是雨天,倘若要出门办事,我每次都会挑没有雨的空隙时间出去,然而都走不到多远,便会遇到下雨,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十分钟一场雨,在这里很常见,我总是劝自己:习惯了就好。
我的房东珍妮是个天津女人,而她的老伴保罗却是一个地道的爱尔兰男人。他们对我很关照,每天房东出去上班前,都会轻轻敲下我的房门,问我今天会不会出去。有时候,我只要一说会出门,可能就会变天,甚至明明看起来很晴朗且有大太阳的天空,就会在我要出门的那几分钟开始下雨。不过这种情况并不是绝对的,偶尔出门的时候虽没有雨,可头顶上总是浮着一片乌云,让我始终快乐不起来。于是,有一次闲谈,我把这个“神奇的境遇”说给了房东听,她说原来我便是传说中的“雨神”啊,并且和保罗一起叫我“雨神”。我对这个绰号哭笑不得,但又无心辩解……
其实,生活本身并没有那么多的“神奇”,总会遇到不如意的事,总会有不想去经历的风和雨,既然无法避免这些“总会”,就只能义无反顾地去面对。
这几年,我不再拒绝房东夫妇喊我“雨神”,相反我更喜欢一个人在雨里走走停停。即便雨会打湿我的衣服,但我也乐意独自淋在雨中——在这片喧闹的世界里寻找到一份藏在心底的宁静。我知道,这宁静里有我对际遇的感悟、对生命的思考,更有对遥远的祖国和亲人的挂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