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 朱新发:嘹亮军歌让人毕生难忘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朱新发:嘹亮军歌让人毕生难忘
【字体: 】 发布时间:2020/10/24 7:31:30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曾经战场上的铁血少年,如今早已白发苍苍。面对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的采访,93岁的抗美援朝老战士朱新发的思绪回到70年前。23岁的他为了保家卫国,义无反顾奔赴朝鲜。

朱新发1948年入伍,1951年10月入朝,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华东坦克独立6团2连。

1951年10月,朱新发所在的部队从辽宁丹东跨过鸭绿江,到达朝鲜。朱新发是驾驶员,跟随部队一同抵达朝鲜战场。

“敌人轰炸机投下的燃烧弹很密集,为了不暴露目标,部队白天隐蔽,晚上行军。”朱新发老人回忆,到达朝鲜后,部队开始挖防空洞,起初一个排一个洞,后来一个班一个洞,再后来一个人一个洞,以最大限度减少敌机轰炸造成的伤亡。

炒面、小米、干馍、大衣、行军锅、枪支弹药……这是入朝战士的“标配”。“我们是第三批入朝作战部队,战争最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但是寒冷依旧,战斗也会随时打响。”朱新发说,经常是工事刚修好,敌机就来炸毁了。

除了猛烈炮火,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生存条件也时时刻刻威胁着战士们。“冰天雪地,天气非常寒冷,每天都有美国的飞机大炮狂轰滥炸,很多战友还没有打上一仗就牺牲了。”

朱新发说:“我们到了朝鲜后,就两个任务:一是抢修缴获的坦克,并将缴获的坦克开回来;二是保养维修我方的坦克。”

朱新发说,当时我军的坦克是苏联的T34,有32吨重,这种坦克特别容易漏电,一旦电瓶漏电,坦克会变成一堆废铁。为了防止电瓶漏电,朱新发和战友们每天都要给电瓶清洗、擦干。当时在战场上,美国的坦克种类多,也先进。一旦战场停战,朱新发和战友们就爬上缴获的美国坦克,检查坦克是否完好,一旦确定完好,他们就趁着夜色掩护将美国的坦克开回来,然后运到平壤火车站,装车运到国内或苏联,供研究、仿制。

朱新发介绍说,一次,他从战场上拉回一门高射炮,运到平壤火车站时,美国飞机过来轰炸,一颗炸弹在他身边不远处爆炸,他的耳朵、手臂都受了伤,手臂差一点就被截肢了,他的耳朵至今还时常耳鸣。

在朝鲜期间,朱新发等人还经常承担为炮兵侦查、定位的任务。在独山战役中,朱新发和战友隐蔽前行到阵地最前沿,绘制了独山的定位坐标,后来根据这个坐标,我炮兵用苏联制造的喀秋莎火箭,将独山上的美军全歼。

停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陆续回国,朱新发还留在朝鲜从事着维修、运输任务,一直到1955年5月才回国。

烽火连天的战争给朱新发留下了难以治愈的伤痛。但朱新发却说,抗美援朝的经历是他一辈子的财富,是他一辈子最值得回忆的故事,让他一直保持着坚忍不拔的意志、吃苦耐劳的作风和乐观向上的态度。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面对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的采访,朱新发说:“我们要以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为动力,牢记初心使命,坚定必胜信念,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作出更大贡献。”(记者 李钧 李严)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