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 李德昌: 为了祖国可以再拿起枪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李德昌: 为了祖国可以再拿起枪
【字体: 】 发布时间:2020/10/24 5:44:12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尽管我们的武器差,敌人的飞机照样给打下来了。” “零下30多摄氏度的低温,在火车的铁皮厢里,那可是真的冷啊”……

关于战争的记忆,李德昌老人至今仍然难以忘记。“为了保家卫国,我有幸成为一名中国人民志愿军,是抱着视死如归的决心参加战斗的,战争是残酷的,有许多为了祖国而牺牲的将士们,正是他们,用生命奠定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更加珍惜当下的幸福,要知道它的来之不易,后人更应铭记历史,只有这样才对得起那些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英勇献身的英雄们。”家住潘集区高皇镇,安台村十二队的李德昌老人激动地说道。

10月19日,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见到了李德昌老人,只见他身材消瘦,但精神矍铄。提起自己是如何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今年92岁的李德昌老人断断续续地说道,1928年他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1951年年轻力壮的李德昌在淮河大坝参加劳动,这时候,部队正好来到大坝上招兵。当他得知朝鲜的战火已经燃烧到了鸭绿江边了,保家卫国,人人有责,血气方刚的李德昌二话没说,就报名参军了。在沈阳一军事基地做了短暂的训练后,他就随部队入朝作战。

在一次战斗中,敌人的敌机欺负志愿军没有决定性的制空权,敌机几乎是贴着树梢飞行,对志愿军进行轮番轰炸。志愿军一边战斗,一边还要避免被炸弹击中,一名机枪手看着敌机肆无忌惮,端起机枪向敌机扫射,子弹很快就打完了,急得机枪手束手无策,看着敌机毫无顾忌,李德昌见状,不顾炮火连天、子弹横飞,尘土飞扬,在连长的指挥下,提着两箱机枪子弹迅速送到机枪手手中,在密集的火力下,一架敌机的油箱被打中,冒着浓烟栽了下来,为此,李德昌受到了嘉奖。

在朝鲜作战,中国人民志愿军不仅要面对装备精良的敌人,还要面临着严峻的天气。“朝鲜的冬季,那可是真的冷,我的手脚都长满了冻疮。” 李德昌说,有一次,他和战友一道押运军用物资。在列车上,他被冻得几乎快要昏迷,所幸的是他被抬下来,经过一番抢救最终活了下来。至于生活上艰苦,老人苦笑地说,最奢望的是每天都能吃到热菜热饭,吃炒面也是一种幸福,哪里还谈得上好与差。“当时战事打得很激烈,敌人对我军的供给线破坏很严重,影响了战士的供给。”经过几场战斗,李德昌获得了两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并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

停战后,大部队陆陆续续撤离朝鲜,然而,李德昌却留在朝鲜,参与到帮助朝鲜人民恢复生产建设的大工程中。在朝鲜期间,李德昌不是参加深挖防空洞的工程,就是修桥补路建设朝鲜的大动脉,直到1957年底回国。

回国复员后,李德昌在一家工厂里担任保卫科长,很快,他就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上山下乡来到潘集区高皇镇安台村十二队务农。

忆往昔峥嵘岁月,赞今朝盛世繁华。纵使岁月变迁,李德昌时刻提醒自己要牢记党的恩情,不忘初心跟党走 ,尽管自己不富裕,但他时常捐钱、捐物帮助一些困难群众。李德昌说:“我虽已耄耋之年,仍不失一名老兵的风采,只要国家还需要,我还会再拿起枪,保卫自己的祖国。”(记者 冉韬 王伟)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