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文学淮军”征文(第五季) > 怀念晨读的日子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怀念晨读的日子
【字体: 】 发布时间:2020/10/22 9:23:35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早上起床,已是八点,却依旧睡眼惺忪。脑海中仿佛有一道鸿沟,让精神无法逾越。躺在床上,听着窗外喧闹的人声,突然想起以前高中时晨读的日子。

说来也怪,那时候觉得苦不堪言,望而生畏,如今却分外怀念。可能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吧,站在了时间的下游再去怀想,旧时光里的黎明便更加的生动、清澈、宁静而温柔。

高中,每天早上六点便要起床。靠着舍友的推搡,我才能迷迷糊糊睁开眼。眼睛一睁,精力便开闸般宣泄而出。穿衣、叠被、打扫卫生……这一套流程早就形成了肌肉记忆,所以可以如同做广播体操一般有条不紊。到了洗漱间,已经人满为患。和朋友点头打声招呼,便赶忙抹脸,然后匆匆下楼,在宿舍楼锁门之前,飞奔而出。

早起的时间极其珍贵。除非不吃早饭,否则可能只是比舍友晚出门一分钟,到了食堂,排队便是队首与队尾的区别。这时候,如果脸皮够厚,便可以顶着队伍后面的人灼热的目光,让舍友帮忙带一份早饭。

踩着点到了教室,老师还没到,剧烈跳动的心脏才能松一口气。晨读正式开始。天空渐渐变得轻盈而明亮,仿佛是沉睡的光醒了过来,天地间压抑的氛围也开始消散,流云逐渐有了纱的质感。在这样的环境里晨读,颇有些心旷神怡的感觉。

不过起床的后遗症却开始显现了。之前蛰伏起来的困意发动了最后的反攻。眼皮率先抵挡不住,于是我假装闭眼背书,安慰自己只是休息一会儿。可不久,四肢也投降了。胳膊不由自主地摆成了枕头状,头也就缓缓枕了上去。时间开始急速地流逝,直到我被老师拍醒,然后垂头丧气地走到后黑板前,站着读。

等习惯了晨读后,我们便学会了先发制人。拿起书,到走廊上边走边读,借着微凉的晨风,可以让困意迅速消弭于萌芽状态。尤其是在冬天,窗子上都起雾了,相比于被暖黄色的灯光笼罩的教室,走廊外阴沉晦暗的天色与时不时吹来的冷风让寒意更淋漓尽致地展露了出来。但我们几个还是坚持在外面读书。把书摊放在走廊的窗台上,手缩在袖子里,一边背书,一边跺脚,在原地转着圈。知识点随着冷风一阵阵地往脑海里灌,大脑被刺激得极为清醒,满负荷运行,这样背书,虽然人冻得畏畏缩缩,但声音却非常清亮,内心不仅火热,还有莫名的舒爽。

当然,晨读的乐趣也不全是背书。有一段时间,我们会和隔壁班做比较——哪个班早上出来读书的人多,哪个班读书的声音响亮。不过这只是私底下的较量。有一次,我站在他们班的门口,和坐在第一排的同学比嗓门。战况正酣时,我不禁有种力压群雄、声镇群英的豪迈之感。刚要再接再厉,他们班的老师背着手走了出来,瞥了我一眼,然后站到走廊上眺望远方。我的后背立刻就开始出汗了,急忙从后门逃回班级,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再偷眼望时,那位老师也已经回班级了。

晨读的时间共一小时,很快,也很慢。但它却打开了激情燃烧的一天,让一天的学习生活充满动力。而我也分外感激那贯穿了三年风霜雨雪的晨读时光,它们带着晨曦与凉风,为我的人生定义了一个朝气蓬勃的开始,而我也将在霞光普照的大道上,继续叙写青春永不凋谢的故事。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