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首页 > “文学淮军”征文(第五季) > 红柿挂树
q
 怀新平系列言论专栏
 建好数字生态赋能中小企业
 营造呵护民企干事创业好环境
 以更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营造直播带货良好生态
 重视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县区传真
 我市开展“质量月”专题宣传咨询活
 潘集区构建基本养老保险立体化宣传
 凤台县多措并举推进“凤粮入川”
 八公山区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
 毛集实验区招商引资保持良好增长态
 田家庵区“春风行动”突出精准扶贫
 八公山区全力应对H7N9疫情防控
 谢家集区成功捣毁一处食品加工黑作
红柿挂树
【字体: 】 发布时间:2020/9/17 10:52:08   【打印】【关闭】
  1、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任何网站和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2、已获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本网作品时必须注明“来源:淮南网”和作者名字;3、对违反以上两条声明的网站和媒体,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时节近中秋,老家房前屋后的柿子争先恐后地涨红了脸,摘柿子成了村里一件热闹的盛事。

小伙子、小媳妇们在竹竿的顶端绑上网兜后,举起长竹竿,伸长手臂,对准那高低错落、如一个个小红灯笼的柿子,套进,扭转,落网,倒出,机械动作重复完成。每家每户的树下摘柿子的同伴,熟练地将摘下的那些已经成熟的柿子和那些半红半黄的柿子,分拣入筐、入篮子。

生长于农村的孩子,从夏天开始,就开始打柿子的主意了。烈日照射下,柿子尽管还青涩,只有小拳头大小,也成了度夏的吃食。好在孩子们大都不贪心,只为尝个味道。“哧溜”一声像敏捷的猴子一样爬上树,摘下几个个头较大的,直接兜在衣服里,又一声“哧溜”滑下树来。几个小伙伴将柿子埋进屋后水沟边的淤泥里,有时在一旁插上根细枝条,算作记号。几天过后,竟也熟了。拿到井水里冲洗两遍,张口咬来,硬硬的,有些凉意,却并不甜……这样的情形经常上演,为童年的生活平添了不少乐趣。到了夏末,柿子已完全膨大成型,果实虽然青涩但有光泽,挂在枝头甚是好看。

立秋后,已经开始泛红的柿子在漤好后成批上市。价格并不贵,这是利用开水在大水缸里漤熟的,味道较之埋在淤泥中的自然要好上不少。物以稀为贵,那时的柿子对大多数乡下人尤其是小孩子已基本没有了吸引力,但也可作放学归来或是玩耍累了时的充饥之物。到城里的亲戚家串门子,常常会带上半袋子,尽管不值钱,却是自家地里产的,礼轻情义重。

而那些“烘柿子”价格就相对要高一些。乡亲们买来些已成熟的苹果,连同那些已发红但又尚未成熟的柿子,分层摆放在一个纸箱子里,让柿子自然地慢慢变软成熟,完成从涩到甜的过程……

刘禹锡在《咏红柿子》里提到:“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过了霜降节气,秋风一阵紧似一阵,吹送着稻田那香甜的气息。它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任着性子涂鸦,红的火红,黄的金黄,蓝的湛蓝,一场秋雨过后,柿子成片地熟了。家家房前屋后,一盏盏“黄灯笼”、“红灯笼”挂满枝丫,非常好看。

母亲对回家过周末的我说,抽空将柿子摘了吧,要不就被鸟雀们啄烂了,可吃不可脏呀。

于是,搬来一个梯子,缓缓攀上并不高的柿子树,轻轻摘下那些已红到随时可能掉落的柿子。撕去外皮,咬上一口,甜津津、凉丝丝地沁入心腑,还是儿时的味道。

黄土墙、白楼房,秋风秋雨尽萧瑟中,满树的火红柿子在树梢上闪耀,亦如人生:经过酸甜苦辣的煎熬,终于完成最美的开谢过程,迸射出耀眼而饱满的火焰。(顾正龙)

(责编:汤宁  初审:孙继奎  终审:沈国冰)

|
|
|
|
|
|
|
|
|

皖ICP备07008621号-2 皖网宣备3412015007号  主办:淮南日报社 版权所有:淮南网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淮南网"。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感谢您对淮南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