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鸟儿的鸣叫声把我从睡梦中吵醒。只见鸟儿们站在窗台上左顾右盼,引吭高歌,那清脆的叽叽喳喳、叽叽啾啾声,经过窗玻璃的过滤,更显清亮,更加婉转悦耳。
我索性起床,打开电脑,回忆着刚才的梦境,潜意识地在电脑屏幕上敲击出“依然有梦”四个字。当我回过神的时候,不禁哑然失笑。是呀,已经接近不惑之年,还妄谈“依然有梦”?
直到有一天,我在媒体上看到,某民俗专家接近古稀之年还在攻读博士,还像“八九点钟的太阳”那样拥抱生活,还在为保护古都的古老文化而忙碌奔走;某年逾八旬的老先生还漂洋过海,到国外攻读博士,还在孜孜不倦、笔耕不辍……
读着这些德高望重的长者的故事,景仰之意油然而生的同时,心里也多了一种夹杂着恒久感动的温热。
原来,梦想可以与年龄无关。不管你是顽皮的孩童,飒爽的青年,也不管你是负重前行的中天朗日,还是夜幕低垂的黄昏夕阳,只要活着就有梦想的权利。正如自然界的四季,生根发芽,春华秋实,夏种冬藏,不同的风景依附着多彩缤纷的梦境。
三毛说:“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人生是一段漫长的生命苦旅,我等平凡的小人物,纵然没有气壮山河、力挽狂澜的“大梦”可做,随便做些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小梦”,点缀一下孤寂的旅途生活总还是可以的。
梦随心动,心随梦求。人生一世不容易,你总要为梦想全力以赴地拼搏一次。然而有了梦却不去追,不去行动,梦想就永远只是空想。只有心怀梦想,并奋力追梦,才能体悟奋斗的愉悦和成功的价值,才能进一步激发接续奋斗的责任担当。
民间有句谚语:“不怕慢,就怕站;站一站,二里半。”凡事不要轻易说“我不会”或“不可能”,因为你根本还没有去做。蜗牛虽慢,锲而不舍,也能爬上金字塔的塔顶;兔子虽快,偷懒耍滑,却输给了缓慢的乌龟;路程虽近,不迈开双脚,就达不到目的地;事情虽小,不动手亲力亲为,就成功不了。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大意是,与其站在深潭边上希望得到水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去赶快编织渔网。做事情,干工作,不要怕短时间的进度缓慢、甚至暂时停顿,就怕一直停止。只要不停地做,就会有成绩,就会成功;一旦停止不做,那就只有落后,只有失败。比如,司机师傅都有这样的经验,再拥堵的路段,只要车子一直在动,即便如乌龟般爬行,到达目的地的时间依然在可控之中。相反,如若车子动不了窝,即便中间有一段路可以似鸟儿般飞翔,到达目的地的时间依然难以预料。
许多时候,如果我们拒绝行动,懒惰就会像瘟疫一样,生根发芽,滋生蔓延。而且时间越长,越会盘根错节。根越扎越深,到最后再想站起来,就会心有余而力不足,被牢牢地拴死在原地。如同温水煮青蛙,终将醉倒在温柔乡里,一事无成,甚至一命呜呼。
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无惧追梦路途远,撸起袖子加油干。因为最终决定我们成功的不是黄粱美梦,而是持久的追梦行动。没有追梦的行动,再美好的梦想也只能是镜花水月、海市蜃楼,只能在虚构的幻觉里自我陶醉,空欢喜一场!(翟乐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