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的同时爱上了喝茶。喝茶,帮人提神醒脑;读书,让人明理益智。坐在书案前,左手摩一壶,右手捧一书,神思随茶香、书香升腾,就有了“御风而行,泠然善也”的忘我之境。在我看来,品茶与读书两者脾性相同,神韵相通。
喝茶时,将茶叶放到茶具中,冲上开水,茶叶犹蜷,茶汁尚苦,茶水微浊,喝一口不得其中真味。当冲上第二杯水时,茶叶浮浮沉沉,逐渐舒展,茶汁微浓,轻啜一口,满腹生香。
当冲上第三杯水时,茶形完全展开,叶脉一目了然。此时茶水碧绿,如初春枝头嫩芽;茶色清澈,像一块透明翠玉;茶香袅袅,似有若无,微闭双目,细啜慢品,妙不可言。
读书亦是如此。刚读书时,如蜷之茶,不得要领,不明其理,迷迷惘惘,感觉很苦。到再读时,慢慢有些明白,如茶叶缓缓舒展,书中之事,书中之情也能了解个七八分,同时也有了“布衣暖,菜根香,书中滋味长”的感觉。可读书要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地步,就如饮三道茶,令人回味。
好的茶,并非只由茶叶好次来决定,还取决于泡茶的水质。好茶用泉水泡,尤其是山泉,泡出的茶无污染,纯净且有一股清香。这样的茶喝起来犹如与茶谈心。特别是人到中年,虽然不惑,却心悸加剧,事务繁重,烦事多、心火燥。不妨泡杯好茶,坐下来,平心静气,细品慢饮,就会品出茶香中如诗书般的韵味,就能获得艰辛中的宽慰。
读书和品茶一样,读好书,读自己喜欢且为有用之书,才有心得,才容易领会与感悟。
一本有内涵的书,传递的是一种精神与感悟。天下书多,择书而读,如择水泡茶一样,要有意识,不敷衍,方能知其味。相反,就如浊水泡茶,无益还伤身。当然,博览群书是好事,读得多,懂得的知识就多,但真正能读懂、读进内心、融入思想的书,却并不是很多。
品茶与读书,可以看到一个人的修养及内心世界。而懂得用泉水泡茶的人,既泡得,则品得,品而有得。读书亦相同,读好书之人,必能读出心得。书如同一杯茶,有一种自在的清香,有一种沁人心脾的韵味,有着与生俱来的清新与洒脱,那种天生的淡雅总让人陶醉。
品茶可以怡情,读书可以养心。这是一种平凡的心境。那些整日为钱奔波的人,或许能挥金如土,或许能八面逢迎,或许张扬显摆,却难懂得品茶之妙,读书之乐。只有那些高而不傲、雅而不骄、淡泊宁静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到读书与品茶的美好。
泡一杯茶,目视茶色、口品茶味、鼻闻茶香、手摩茶器,营造了一种清心悦神、超凡脱俗的心境。捧一卷书,目视其行,口诵其声,手翻如帛,胸有千壑,达到超然物外、情致高洁的仙境。在书边品茶,沁人心脾;在茶边读书,甘之如饴。一边品茶,一边读书,静下心来,方能品读人生,品味生活。(高中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