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刚过,趁着风和日丽,挈妇将雏地回到三百公里外的老家探望母亲。
一进门,闻到一股诱人的菜香,发现饭桌上已摆着不少美味佳肴,其中有我最爱吃的酿豆腐、梅菜扣肉和白灼九节虾等,厨房里还在传来炒菜的声音,年届古稀的母亲正手执锅铲,翻动锅中的煮得半熟的菜肴,不时放下锅铲,迅速往炉膛里塞一把柴草,熊熊的炉火映照着她两鬓的白发和清癯的面容。看着眼前熟悉的一幕,眼睛倏地一热,继而想起母亲数十年如一日的烹煮时光。
打我记事起,母亲便总在厨房里忙碌着,像决战疆场的勇士,锅碗瓢盆如手中的枪,柴米油盐如枪里的子弹。
每天天刚蒙蒙亮,随着公鸡的最后一声啼鸣,母亲一骨碌爬起来,给家人准备早餐。先提着簸箕,来到屋旁的菜畦里摘菜。此时,露珠还在菜叶上滚来滚去,东方的天空正露出鱼肚白,万丈霞光,如无数根烧红的银针,将东方的天空炙得金黄、透亮。母亲藉着霞光,双手灵巧地摘着菜,一会儿功夫,摘了满满的一簸箕。回来择菜、洗菜,放在一边。此时,门外陆续传来游动小贩叫卖豆腐或猪肉的声音,母亲便从衣柜的某个角落里,拿出一个折叠成豆腐块状的手帕,打开重重包裹后,抽出一两张零碎的票子,拿去买菜。
备好料,煲好饭,该炒菜了,母亲将锅烧热后,倒入一汤匙猪油和几个剥好的蒜瓣,爆香后倒入准备好的食材。很快,一碟碟热腾腾、香喷喷的菜肴,如变戏法一般出现在餐桌上,青翠欲滴的青菜、黄澄澄的酱猪肉,滚圆如乒乓球的糯米萝卜丸……一道道菜,通过母亲巧手的烹煮,都变得色香味俱齐,令人垂涎欲滴。
一家人吃饱喝足,各忙各的,忙农活的忙农活,上学的上学,母亲开始新一轮的忙碌,拖地、洗碗刷筷、喂牲畜……准备猪食是一件费时费力的苦差事,母亲把剩饭剩菜和切碎的南瓜藤或野菜一齐倒进大锅里,一边烧火,一边用锅铲大力翻动食材,往往耗时一个钟头左右才能搞掂,累得直不起腰来,周身被汗水湿透。
喂完猪,时间已过去大半天,稍作休息,到田间地头忙活一阵,又得为家人准备下一顿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
彼时,煮饭炒菜的燃料是柴草,没有干透的柴草因无法充分燃烧,很容易产生呛人的浓烟,一到烹饪时光,厨房里总是浓烟滚滚,令人难以呼吸,透过浓烟,只能见到母亲在灶台前忙碌着的影影绰绰的身影。我们帮忙烧火,往往坚持不了几分钟,很快便被熏得眼泪汪汪,咳嗽连连。而母亲总是坚持到烹饪结束,才出来透口气,并非她忍受烟熏火燎的能力比我们强,而是心里装满对一家人的爱。对她来说,及时为家人烹煮一桌可口的饭菜比什么都重要,一时的烟熏火燎何足挂齿?!
如今,母亲虽然已到耄耋之年,但干起家务活,利索程度依然不输当年,仍然每天坚持给家人做饭,不教一日闲过。家里的生活条件今非昔比,煮饭炒菜用上了电和煤气,家人的口味也日益变得挑剔,需要烹饪的菜式和种类也比以前多了不少,以前很多想都不敢想的海鲜鱼虾等贵重食材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母亲的烹饪技术也与时俱进,日愈了得,保证让家人吃得开心、胃口。无论听说哪个儿女从外面回来,母亲总是能掐准时间,准时将饭菜准备停当。
罗曼·罗兰说过:“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感谢母亲,为我们送上巨大的火焰——母爱,用常年累月在灶台前的忙碌,用辛劳的双手和汗水,为我们健康茁壮的成长,提供源源不断的营养。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的恩情,是我们一辈子也报答不完的。(李职贤)